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八十二)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3-1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锐圆读通鉴随笔八十二】——刺秦之一:儒家的保健药方

     

    (前228)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以问其傅鞠武。鞠武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媾匈奴以图秦。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令人心然,恐不能须也。”顷之,将军樊於期得罪,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于饿虎之蹊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太子曰:“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以求安,造祸以为福,计浅而怨深,连接一人之后交,不顾天下之大害,所谓资怨而助祸。”太子不听。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24页

     

    太子丹策划的刺杀行动以失败告终,在这次历史事件中,荆轲、高渐离、田光、太子丹、樊於期、秦舞阳、秦王等历史人物,共同出演了一场活剧,给中国历史留下说不完的话题,给中国文化涂抹了慷慨悲凉的美学光彩,给中国人格精神注入了些许男儿血性。

     

    太子丹策划刺秦,当时就遭到了鞠武的反对,鞠武给太子丹的策略是,继续寻求列国的支持和合作,结成统一战线,甚至寻找北方匈奴(这是异族)的支持。统一战线之不可寄以希望,已被无数事实证明,与匈奴合作,方式无非是许以财帛,类似今天之雇佣军,燕国有无财力满足匈奴兵的需要是一个大问题,匈奴在中原内地能否战胜秦兵更是大问题。还有更重要的是,公元前771年申侯借西戎兵攻破镐京,杀了周幽王,西戎不肯撤军,导致了周王朝东迁雒邑,此后,向异族借兵一直为正统观念不容,视之与叛国无异,当时,周朝已被秦灭,但内外(夷狄华夏)之界限恐怕还没有消弥,所以即便匈奴的兵可借,燕国也要冒更大的政治与道德风险。

     

    司马光认为:“燕丹不胜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使召公之庙不祀忽诸,罪莫大焉!而论者或谓其贤,岂不过哉!”听话听音,司马光的意思,是把燕国灭亡的责任推在了太子丹轻举妄动上。派刺客不是国家间政治斗争的正途,其“轻虑浅谋”,太子丹也不是不知道,但形势是,鞠武所说的组织统一线尚被认为“旷日弥久”,远水不救近火,而司马光给燕国开出的救国药方则更是离谱:“夫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是以官得其人,政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夫如此,则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炎火,触之则碎,犯之者焦,虽人强暴之国,尚何足畏哉!丹释此不为,顾以万乘之国,决匹夫之怒,功隳身戮,社稷为墟,不亦悲哉!”通篇的大道理,好像无从辩驳,其实是大而无当。强敌压境,寻求邻国紧急援助尚来不及,让他按照儒家的圣贤学说,把官员选拔好,把政治搞好,把人民搞掂,把邻国勾兑好……,就像对一个正在接受急救的病人说你应该注意营养、加强锻炼、饭前洗手、不喝生水、不吸烟、不饮酒、早睡早起、和女人做爱带好安全套,这样就会“安如磐石”,百病不侵,更不用到医院等死。如果燕国能修炼到“安如磐石,炽如炎火,触之则碎,犯之者焦”的境界,不用你废话,肯定不会花银子请刺客玩命。

     

    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标准向来都是多重的。从今天看,如果从人道的角度,燕太子丹最好的行动是举国投降秦国,以避免战争,伤及无辜;从保留气节的角度看,宁死不降,临死前奋力一拼,甚至自杀性地以卵击石,也值得称颂;抛开历史的可能性,以僵化的教条苛求他人应该如何如何。当然,司马光的这番话,其实更是说给北方有辽、金压境的宋家皇帝哥哥听的,不符合燕国的实际,或许符合宋国的实际也未可知。宋朝以武人篡夺而军备不振,经济繁荣而国力积弱,与“任官”、“政立”、“怀人”、“交邻”等等关系也不大,宋鉴唐藩镇之祸走得过远,轻视将卒恐为主因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