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水浒》与《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就被称为“四大奇书”。《水浒》的奇,奇在哪里?答案是:奇在新。 北宋末年,宋江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历史上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在民间却非同凡响。南宋开始,水浒故事即在民间流传,以致引起画家们的兴趣,为之作画配诗加以赞美;勾栏艺人说书,戏曲演员演唱,创作出不少精彩故事和生动的艺术形象。文人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缀连、加工乃至形成长篇小说,又赋予了更高的典型性:集中地、多方面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最后失败的全过程;揭示出社会黑暗、腐败,残酷压迫、官逼民反是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逼上梁山是农民起义的重要特征及必然结果。 就其思想性而言,《水浒》的新还新在对招安的历史悲剧做了认真的总结:统治阶级是残酷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招安是没有出路的,悲剧是必然的。同时还指出急流勇退是明智的选择。 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直是文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歌颂对象。而《水浒》却是一反常规,把“造反的强盗”当做作品中的主人公来描写,当做英雄来歌颂,而把统治者、达官贵人、才子佳人作为配角来揭露、鞭挞。这种歌颂农民起义、赞美造反英雄的做法在那个时代的文艺作品中也属于首创。也正因为如此,《水浒》对后世农民起义的影响极大。他们不但沿用水浒英雄的绰号或以水浒英雄的名字为绰号(如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就自号“小宋公明”、张汝金诨名“燕青”、王中孝诨名“宋江”),有的农民起义队伍还袭用“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采用梁山英雄的战略战术。如《贼情汇纂》卷五中就说:太平天国军队的用兵之道,“截取……《水浒》为尤多”。《庄谐杂录》记载,胡林翼在讲到农民起义军中的计谋时,“全以《水浒》为师资”,等等。 《水浒》在人物塑造上也有不少创新之处。它刻画人物,或用浓墨勾勒,或用工笔细描,或让人物本身来显示性格特征,或从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来进行烘托。就是性格相似的人物,也都有其自己独特的个性,使人物的形象由类型化典型向性格典型发展。特别要提出的是作者在创作人物时,有比较鲜明的阶级观,读者能从其造反精神的强弱,推断其出身的贵贱。 《水浒》的新还新在文学语言的通俗化、口语化。写人则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写境则如临其境,可观可感。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形象传神,表现力强,亲切感人,可谓其特点。有人评曰:它没有《三国演义》那么雅致,却文采横溢;它没有《红楼梦》那么纤细秀丽,却清新自然;它不像《儒林外史》那么辛辣,却酣畅淋漓。它被称之为“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实乃当之无愧。 《水浒》对后世作家及其文学创作影响极大,这也是其新、奇所在。著名女作家冰心说,她是在《水浒》、《聊斋志异》这些古典名著的熏陶下开始小说创作的;著名作家周而复也说:“给我影响较大的是《水浒》、《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水浒》不但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学家所喜爱,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热爱,对其评价极高。日本学者称之为一部“伟大的中国小说”;前苏联学者赞之曰,“中国人民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中一座伟大的纪念碑”、“小说中具有形象的画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