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汉字:本是同根生,何不简繁并存?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8-1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美国《世界日报》当地时间86日刊文称,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不应非此即彼。书写者完全有选择的自由,甚至部分用简体字部分用繁体字也未尝不可。文章指出,学习和继承中华文化却出现不认识业已存在数百年的繁体字,这一断层,无论如何是无可原谅的错误。因此,任何人不应也无权硬性规定它人非得写简体字或繁体字。

     

      文章摘录如下:

     

      简体字还是繁体字,孰优孰劣,哪个应该发扬,哪个应该继承,此议题已争论多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繁两派各执一词。

     

      一个毋庸争议的事实是,简体字相对繁体字而言,易写易学,尤其在海外,对于那些把汉语作为外语的ABC(美国出生的华人)或非华裔的各国留学生和美国学生来说,简体字当然比繁体字易学,这就是为什么简体字逐渐成为海外汉语教育的主流。

     

      笔者在美国某大学教授汉语已19年,学生对象有美国人、各国留学生,也有ABC。我用的是简体字课本,教的是中国大陆流行的汉语拼音。总体感觉是学生发音较易突破,但书写难度颇大。简体字的唯一优点是较易学易写,因而也较易普及。无疑就教学而言,这点非常重要。但是,我并不认为,简体字就代表进步,繁体字就落后。且看体育项目中的跳水和体操,除了动作规范以外,还有一个难度系数。难度系数越低,选手相对较易学,但得分低,反之亦然。可见,用进步或落后来定位,显然不妥。

     

      之前为了普及教育,中国政府提倡简体字,使无数因没有受教育机会而目不识丁的村民,脱掉了文盲的帽子,提高了文化,此举无疑效果宏大。接着,大陆出版的书报杂志几乎全由简体字取而代之。不过,不少知识分子仍习惯用繁体字书写。笔者从小学起便开始接受简体字教育,久而久之已成习惯,直到21年前赴美留学后,看到世界日报上的繁体字,似曾相识,觉得完全可以认同和接受。毕竟,繁体字对加深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对体现汉字文化的内涵,乃至对提高自身的修养均大有裨益。笔者由衷钦佩创造汉语象形文字的古代先哲大师,他们的睿智和聪慧,使中国的语言、文字超越了仅仅作为人类进行沟通的工具,而升华为一门伟大的艺术。诚然,繁体字大都书写难度较大,使之传承挑战不小。但不敢迎接这个挑战则是可悲的,因为学习和继承中华文化却出现不认识业已存在数百年的繁体字,这一断层,无论如何是无可原谅的错误。因此,任何人不应也无权硬性规定它人非得写简体字或繁体字。两者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不应非此即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书写者完全有选择的自由,甚至部分用简体字部分用繁体字也未尝不可,并存难道不更好吗?

     

      语言文字的改革务必非常谨慎,宜细不宜粗,需循序渐进,不可大刀阔斧,操之过急;须注意规范和合理性,特别要充分考虑中国文字的深刻内涵,切不可为简化而随心所欲,任意更改。对那些已经出台的简体字,国家文字改革相关部门仍有必要作全面审核,以为未来的字体改革吸取经验教训。笔者认为改革的重点应放在那些笔划极多,书写极难的繁体字。譬如:臺→台,靈→灵,龢→和,黨→党……。对于那些并不复杂的繁体字,似无简化之必要。譬如:長→长,陸→陆,愷→恺,氣→气,廠→厂,读者是否觉得“气”、厂”字形很难看,毫无美感?另有一些字简化后易造成混乱。譬如,鄰居→邻居。但是麒麟的麟则不可写成左鹿右令,无此字。有一次,我问一学生姓名,她回答说姓Zheng,我问:“那个Zheng?”她答:“关耳郑”,我纠正说,“应叫奠耳郑”,她不识“奠”,只知道“关”。但如果“奠”简化为“关”,那么,三国的“关公”应为“奠公”,岂不可笑?

     

      还有一些字一旦被简化后,造字者的智慧即被简而化之了。原意也荡然无存。譬如:义,原意有舍我,宁为代罪羔羊之深刻含义,且很易记忆,简化为“义”实无必要。我想,不同意义的字不必合二而一,再说“誌”字并不复杂,为何非改不可?诸如此类,还是留给文字专家去研究吧!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