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的去世,让我想到了很多或近或远的往事。 其一,近年来,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在网上科学打假,他们要在道德上打倒一个人,一是看是否剽窃,二便是要证明他不权威。而否定其权威性的主要方法,是看其论文有没有被SCI(科学引文索引)等外国论文辑录收录过。 这便存在一个问题——洋人建立的论文集成固然是很权威的,但洋人并看不懂中文。假如一位中国专家是从事一种本身用不着英文的学科,比如古汉语音韵学,比如中医学,那么他不一定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翻译成英文,也不一定有渠道或者经验把成果展示在国际同行面前,那么,自然他的论文也不会被SCI之类的国际索引收录。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是否可以否认这位中国专家在相关领域的权威性呢? 简而言之,中国的文明因为亚欧大陆的地理阻隔,是迥异于西方的。那么,我们的文明成果,是否非要外国人来认可了,才能称之为文明成果呢? 其二,这就要说到文明产品的问题了。 西方文明肇始于日耳曼文明,这种文明的主要特征,就是征服自然和其他民族以建立全球性工业、贸易体系,从而最大限度榨取自然资源为优势国家服务。 中国文明在其最强盛的时期,是以华夏文明为标志的。这种文明更注重精神产品,比如诗歌、绘画、音乐等,这个文明生产出来的器物,也主要是瓷器、丝绸、茶叶之类象征人类宁静审美生活的物品。 可以说,两种文明从内到外都是截然不同的,直到17世纪中期之前,中国文明创造出的精神、物质产品,还是远大于西方的。只是在明朝统治末期,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荒,加之与建州女真接壤这样的特殊地缘,这个GDP占当时全球一半以上,通过贸易获取了西班牙在美洲获得的全部白银的王朝,意外地被中止了。在明朝灭亡前,无论是出版、农学、天文、地理,还是医学、水利、化学、物理,中国都是与西方处于同一水平,在一些领域还高于西方。 从1644年至今,中国一直力图摆脱下坡态势,重新走向世界一流强国的康庄大道。近年来,我们已经在经济上看到了一些曙光,但在精神产品上,却还是泛乏可陈。 这就要提到我们的邻居俄罗斯了。实际上俄罗斯在古代史上的文明成就是远不如我国的,但15世纪以来,这个国家征服了横跨欧亚的广大国土,开始生长出一种独立于欧美文明的独特文明。尽管俄罗斯在地理上一般被归为欧洲国家,其语言也属印欧语系,其实和英美的关系较我国亲近。但是,俄罗斯生产全俄文的兵器,军工体系是全球唯一一个可以匹敌美国的;俄罗斯有自己的文化大师,无论是文学家、画家,还是音乐家、思想家,都完全独立于欧美,因为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俄罗斯一般被认为是首屈一指的世界强国。 那么,中国要真正实现复兴,就必须要有完全与欧美不同的独立价值观和思想体系,重新开始生产属于自己的文化产品,否则,中国将无法从异族创造的文明体系中走出来,真正实现伟大复兴。 其三,这就要提到中国的书院传统和历代大师的产生了。 春秋时期,学校还不太盛行,读书人一般通过自学实现知识积累。 然而,就是这个生产力不甚发达的时期,却产生了老子、墨子、孙子、韩非子、孔子等一批跨越时间、空间的大师。直到今天,全世界还在找不到出路的时候试图在他们的思想宝库中找到答案。从前我以为这是中国人自己YY,但是近年来接触过一些西方精英,发现西方确实还在学习中国的诸子百家,而中国自己却一度打倒了孔老二,这是很让人感叹的现象。 汉代,我的故乡四川出了个司马相如,唐代又出了个李白,宋代出了三苏。问题是,这些人都是在私塾或者书院里成长起来的,没有经历任何现代流水线式的学校教育洗礼。 应天书院、嵩阳书院、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这类古代书院,算是从前规模大点的,里面出了许多大师。但书院并不颁发文凭,只是组织学生读书,并鼓励独立写作和观点碰撞。而古时遍布全国城乡的私塾、家塾,更是培养出了无数文化大师。当时没有学术期刊,没有职称,没有论文,书院和今天中国的所谓大学时完全不同的教育机构,但却产生了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师。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大师并不像今天某些历史学家污蔑的那样,只是写八股文。实际上,古代华夏王朝的知识分子,除了贯通人文学科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一直与西方平起平坐,很多时候还领先西方。这种状况,直到17中期,文明因落后势力入侵而中止才告一段落。这些大师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成就,也使当时的中国一直傲立世界一流大国的行列。 其四,季羡林先生去世了,中国还能产生大师吗? 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一直模仿西方建立自己的社会模式。直到现在,这种尝试在精神层面已经失败了。 新文化运动的领军者们,自己是从私塾出来的,后来又接触了西学,最后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师。但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极度自卑,他们试图消除古代华夏文明的一切影响,建立完全西化的社会。 但是,几十年来中国却进入了历史上少有的大师匮乏的年代,在文学、哲学、艺术、音乐领域,我们没能出现一个拥有独立于西方意识,并受到全球认可的大师。在自然科学领域,几乎没有一项深刻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发明是出自中国人之手。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国外未必如外国大师在中国般知名的学者,也被捧到了大师的太师椅上,我们中国人的心态,在这种时候是“聊胜于无”的。 倒是在我们的邻国印度,出现了泰戈尔、甘地这样的大师,真正全球知名,全球景仰。 中国人在精神层面上,已经基本成为与古代文明脱节,没有得到祖先任何精神遗产的奇怪人群。试问,《千字文》、《三字经》这样的童蒙读物,今天在从前华夏文化圈的日本、韩国尚受到尊重,今天中国有几人读过? 这种时候,大师的去世,让我们有青黄不接的落寞。大师之后,几代人中鲜有大师气质者在。经济界,讲的全是西方经济学,到头来还是被别人忽悠了;哲学界,除了黑格尔还是尼采,以讲德语为荣;文学影视界,除了描摹农村的落后赚老外几滴同情的眼泪,还在世界上有点人知道,鲜有歌颂民族历史文明成就的佳作问世;国学界,学院里的人在国内找不到感觉,纷纷东渡日韩,去跪求从前他们的祖先抱着崇敬态度派遣唐使迎回他乡的,在我国境内已经失传的古籍善本,而学院外的文化骗子们,在北京上海口口声声说着国学,实际是搞讲座卖书赚钱;美术界,口口声声都是“当代艺术”,还在人云亦云地画光屁股女人,只是近来学会了用各种多边形替代古典油画的直白;音乐界,听说古琴教学也开始用五线谱…… 我们的两京货殖呢?我们的庄周梦蝶呢?我们的洞仙歌和静夜思呢?我们的牡丹亭呢?我们的永乐大典呢?我们的吴带当风呢?我们的广陵散呢? 那个雍容自信、傲视寰球的古国,那个尊重学者鄙视商贾的衣冠上国,今天已经渐行渐远。引领全民族的精英和大师,更是远离了现实的社会。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抱着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心,在各地建立了一些书院,教小孩子从零开始,先学经书立身,再学西来之学。问题是,像孟母堂这样的机构,居然被以非法办学为名给叫停了。 大师本已罕见,再不恢复书院,再不恢复那一点点的自信,再用流水线生产读书人,我们就真的要仰天长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