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罹难150周年之际 如何保护我们的圆明园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6-24 00:00于哲学网发表

 

 



    20101018是圆明园罹难150周年。612,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首次学术论坛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举行。围绕圆明园的保护、修复、重建、旅游开发等一系列公众关注的话题,专家学者们在论坛上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如何“真实地”保护历史

     

        郭黛姮(圆明园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在“真实地”保护遗址的基础上,要让圆明园的历史文化得到充分和完整的展示。将园林本身的东西展示出来而区别于现代人的创新,可以重现以前的观农验农场所,例如莲藕池,水稻田等,或是过去的戏台、书院、家庙和游牧民族骑射场,然后配以图片文字解释,让人们可以完整地了解真正的圆明园。

     

        要砾闵(圆明园学会副秘书长)

     

        保护圆明园必须学术先行,需经考古挖掘后,将园内的建筑遗址先保护起来,再考虑恢复一些山形水系,即园内景观;而一些文化娱乐场的建设所则需考虑现实的可行性,毕竟当时的圆明园是供少数的皇室人员享乐,而现在是面向世界大众开放。

     

        ●是否需要一个“新圆明园”

     

        马炳坚(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

     

        我不反对重建一个圆明园。圆明园不是圣地,而是一个承载中国人国耻和世界文明一段不光彩历史的场所,有选择高质量的仿制对传承中华文化有益无害。而且新园与旧址的强烈对比更能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没有一个人真正见过圆明园,若让大家看到原来圆明园这么美丽,再与北京的遗址公园作对比,那么圆明园的教育作用不会减弱,只会加强。但重建必须根据文献资料而修复。

     

        李先逵(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建筑学会副理事长)

     

        不反对仿造,但是新园不可以用“圆明园”的名字。新的园林只可仿造圆明园,作为旅游景点,把壮丽的园林景致重现于世人面前,但绝不能取代圆明园的历史地位。

     

      ●圆明园申遗面临几个挑战

     

        阙维民(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圆明园代表着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扮演着中西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而且独具封建文明特征的圆明园不仅是园林艺术的典范,也是人类利用湖泊湿地的典范;最为重要的是,火烧圆明园是震惊世界的大事件。不过,圆明园申遗面临着几个挑战:首先圆明园要以何种形式申遗呢?现在残存的圆明园又经过了上百年的众多浩劫,是将它作为遗址还是景观来申报?是以残存的遗址还是扩展后以原规模来申报?其次,圆明园申遗应包括些什么内容,是不可移动的考古遗址,还是可以动的博物馆,还是非物质的精神遗留?除此之外,申遗时是应该维持圆明园的现状还是恢复它的旧有面貌?如果维持现状,应该如何改善圆明园的水的来源等问题;如果恢复,那么总体的规划又应是如何……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