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之际,占据教育主导地位的有两大学派,“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篇》),它们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对开发民智、提高人们的文化意识,起了巨大的作用。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还是一位倡导实践教育的教育改革家,以他为代表的墨家教育思想,就蕴涵了实施实践教育的基本理念、准则与方法。他的“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探析墨子的实践教育思想,进一步考证墨家的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对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是十分有利的。 “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墨学的重要纲领,也是施行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墨家实施的实践教育,首先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 墨子是平民阶级的代表人物,墨家对自愿“修德进业者”均予以教诲,而不看其出身门第,不查其所居职业,不分等级贵贱。故墨家弟子中多是“农与工肆之人”。这就冲破了“爱有差等”的教育思想,同时也打破了当时血缘宗法制的束缚,是对旧宗法制度的否定。 墨子是一个热心负重的教育家,他以身作则,以言教人,身教重于言教,主张实践力行教学法。墨子出生于劳动人民家庭,懂得劳动对培养人格的重大意义。因此,劳动技能教育在墨家教程中占有很大比重,要求“士虽有学,而行为本”,强调学以致用,述作并重,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寓知识于劳动创造之中。 墨子强调“强力从事”,他从不轻视劳动,且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制作。他能用三寸之木,瞬间削成能负千斤重的车辖。他在战争实践中创造的连弩之车、抛石机等更是当时军事上最先进的防御武器。为此,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他:“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墨子既是一位渊博的知识分子,又是一位著名的能工巧匠。他将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经验,毫不保留地传给弟子,其弟子不仅能讲善辩,而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会干善干。如墨子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制造了桔槔、辘轳、车梯等机械工具,同弟子一起进行了本影、半影、球面镜成像、小孔成像等一系列光学试验。通过这些实践,既锻炼了弟子的实际操作技能,又为科学技术的研究创新作出了贡献。 墨家团体,业绩巨大,这种业绩的取得,是与其实践教育分不开的。正是因为实施了这种适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教育,墨家学派异军突起,成为当时独与儒学相抗衡的显学。 随着历史的发展,墨家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实践教育思想,已形成中华民族整体教育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它仍然对我国文化、教育事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