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彭国钧在其新书《简明实用文言语法》中写道:“在学校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很有必要,这不是复古,也不是赶时髦,而是普及传统文化的救急措施。”他并呼吁设立类似外语四、六级的文言文等级考试制度。(10月16日《春城晚报》) 文言文,对于一般人而言,似乎总是与晦涩、枯燥等标签联系在一起。不过晦涩归晦涩,相信凡小学之上学历者,也大抵“之乎者也”、摇头晃脑般朗读、背诵过那么几篇国学的经典。但有限的认识也仅限在课堂之上,生活中文言文的处境可想而知。 这几年,在某些媒体精心“挑选”、“包装”之下,众“国学”专家轮番登台开讲,讲坛类节目日渐红火。国学书籍也历史性地荣登图书销售榜前列。“国学热“恰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国学的形式载体——文言文的春天似乎也不再遥远。不过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虚空的假象。云南师大这位老教授,也只是当了回“乌鸦”,将问题点破而已。 按理说,国学的基础是文言文,不学文言文,很难想象“国学热“的背后会是什么。难道每本书都得附上”白话翻译“?或者由某某专家来为我们解读?更何况专家解读的结果也可能是解不出个所以然来,反倒可能获得“掌腘”之类的“待遇”。若想真正领会国学的真谛,还需借助于文言文,由自己去细细品味。白话翻译、专家解读,充其量只是参考而已。 “国学”的确是热了,某些所谓国学专家也因此赚了个盆满钵满,不过眼下的“国学热”所依托的社会大众心理却令人怀疑。真正的“国学热”当建立在内心真正热爱的基础之上,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一窝蜂地去赶时髦。没有文言文基础的“国学热”,或许只是某些思想虚空者临时求安慰的扯淡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