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金榜题名时 杭州城的状元文化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0-2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929,复建完工的杭州孔庙正式对外开放。孔庙的东庑,是“杭州科举文化陈列室”,这个特别的展厅让很多人流连。

     

    自隋代开始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文化,当和杭州城有了丝丝缕缕的联系,就不由让我们好奇心大增。杭州历代的登科进士多达三千多名,其中有十五位状元,他们和杭州都有哪些故事?

     

    这些精心收集起来的杭州科举文化资料,这些杰出的古人的故事和杭州市文保所从今年五月份自各地收集来的科举考试物件及文献资料,在这些历史尘埃味中,我们好似钻进了时光机。在今日浸满桂花香气的杭州城,一千多年的科举文化在这里,留下了哪些痕迹?

     

    杭州的状元们也许没有进士们那么出色

     

    杭州历代的登科进士共有三千多名,状元却只有十五位,从唐宪宗元和十五年的状元施肩吾开始,到清咸丰十年的钟骏声。这十五位状元,不乏响当当的人物,比如南宋主张抗金的忠臣张九成、明代“连中三元”的商辂,一直被乾隆记挂的金德瑛。但和我们耳熟能详的杭州名进士,诸如沈括、于谦、龚自珍等相比,大多数状元的一生都比较平凡,官位不高,事迹也并不杰出。其中也不乏相当有个性的,比如施肩吾,他就因仕途险恶,不等授官就东归故里了,一生隐居修仙学道而终。对其他状元的记载也非常少。

     

    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号横浦居士,钱塘(今杭州市)人。南宋绍兴二年(1132)状元。南宋忠臣,在殿试时慷慨陈词,痛陈宋金形势。后官至礼部、刑部侍郎。后来金人提出议和,张九成不肯附和秦桧,被谪官安南军(今江西大余)14年。在谪居期间,他经常天刚亮就站在庭院看书,以致站出了两个印子。秦桧死后,张九成重新获起用,做温州知县,不久去世。

     

    传说张九成在考试前曾梦到自己高中状元,十分高兴。等到参加礼部省试,公布考场的座位图时,张九成一看自己的名字就排在第一排,他顿时心灰意冷,以为所做的梦也不过如此,可是到了殿试唱名,他依然中了状元。

     

     

     

    商辂

     

    商辂(1414-1486),字弘载,号素庵,严州淳安(今杭州淳安)人。早先曾在会试中落弟,潜心苦读十年,明宣德十年(1435)浙江乡试解元,正统十年(1445)会试、殿试皆第一,是明代近三百年的科举考试中唯一“连中三元”者。他官至内阁一品,是当时的名臣。商辂仪表堂堂,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为人宽厚,面临大事时又果敢刚毅,不为他人所动。当时有人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后来商辂因不满西厂宦官专权毅然辞官,居家十年后辞世。今日杭州中山中路的“三元坊”就是为了纪念商辂。

     

    金德瑛(1701-1762),字汝白,号桧门,仁和(今杭州市)人。清乾隆元年(1736)状元。他很得乾隆赏识。当时殿试,他是第六名,后被乾隆提置第一。金德瑛的仕途比较顺利,政绩比较显著的是在办学业、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上。在督学江西任满时,乾隆特地下旨称“德瑛甚有操守,取士公明”,并嘉奖他办事“诚实不欺”,“无有偏党”,也因此颇得乾隆看中。晚年病重期间,乾隆多次垂询,还记挂着金德瑛的生日,皇帝这样记挂一个臣子,在当时并不多见。金德瑛病逝后快10年,金德瑛的儿子金洁考进士行礼,乾隆还问他:“你是金德瑛的儿子吗?”

     

    金德瑛性好古,善鉴别金石摹本及古人手迹,工书法,著有《桧门诗疑》。

     

    杭州十五位状元

     

    施肩吾、莫俦、沈晦、张九成、詹、方逢辰、商辂、李旻、茅瓒、黄士俊、周、金德瑛、金甡、吴鸿、钟骏声

     

    给状元们画像

     

    状元们长什么样?大家都很好奇,可惜摄影技术没那么早发明,连民间留存的画像也几乎没有。省社科院研究员、原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顾志兴说,当年参加科举考试,在《登科录》、《进士题名录》上会记载考生的大概样貌:“比如脸形,方脸还是圆脸,五官如何,身高多少。但都是寥寥数字。”

     

    给状元画像,是个很有意思的工作。画家郑晓龙完成了这15位状元的画像绘制。

     

    “花了20多天,大部分时间花费在考证上。包括历代的文史记载、当时的服饰、状元官至几级,官服和官帽。”至于他们的相貌如何,几乎没有资料记载,“这就主要靠画家对人物的理解了。比如他个性刚直,那么会用方脸、浓眉来表现;如果他是狡猾的,那就是另外一种相貌。主要是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比较直观的形象吧,毕竟谁都没见过这些人,希望这些画像能让人接受。”

     

    古代的状元自然不可能貌比潘安,“但肯定不会太丑”,顾志兴说,如果这个状元丑到殿试时让皇帝很不悦,那底下选拔人才的一帮人是要担罪名的,官员们至少也要选相貌上还过得去的。

     

     

     

    状元拜相铜镜

     

     

     

    一个状元的艰难历程

     

    杭州,作为历代科举考试的乡试(省里考试)地,又是南宋的皇宫所在地,现在也依然能找到很多科举痕迹。

     

    让我们想象一下,当年的童生们是如何怀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愿望,踏上赶考之路,并期盼着能金榜题名。

     

    贡院、号舍和小口井

     

    经过最初级童试的考生们到了八月就向省城进发。乡试(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分三场,每场持续三天。内容有四书、五经、五言八韵诗及策问。他们聚集到杭州,在贡院里考试。每个童生会窝进自己的号舍,号舍非常狭小,深4尺,宽3尺,折算成现在也不过是一平方左右,在这里白天考试,晚上休息,吃喝拉撒伴着夜晚拔得头筹衣锦还乡的美梦,全在这一平方里完成。白天考试,用木板隔成上下砖托,作为台、椅,方便书写。晚上把木板全部移到下砖托,作为睡觉的地方。

     

     

     

    清彰宝会试墨卷刊印本(会试考卷)

     

    在杭州的浙江贡院几经变迁。南宋的礼部贡院,在现在的凤起路余官巷附近,陆游和文天祥在这里名列榜首。到了元代,贡院搬到中山北路孩儿巷附近。后在明初,浙江贡院搬到南山路老美院处,于谦在这里中举。至明英宗天顺年间,贡院移址到现在的杭高中校址,到清代,都在这里。明朝的理学家王守仁(王阳明)、抗清人士张苍水,清末的秀才杨乃武、蔡元培都在此中举。

     

    “当年贡院边上的巷子里都是卖纸、卖文房用具和参考书的店。”杭州市文史委副主任、杭州文史专家王其煌说。

     

    杭高现在的贡院痕迹,只在残存的碎碑石上可以看见。浙江贡院到底是什么样子,早不可考,只留有当年的贡院示意图,和南京现存的贡院号舍一比较,应该也不会有太大差别。密密麻麻的号舍一排排叠在一起,每排都有士兵把守,一旦发生情况就速速将指示旗升起,以通知待在最里边的监考官。杭高校办李军良说,当时的贡院相当大,比现在的杭高是大了一大圈,中河高架的位置当时都在贡院里头。

     

    杭高校园的西侧草坪上,还保存着当年贡院里的井。“这就是当年号舍边上的井。一般一排号舍会有一到两口井,算下来整个贡院就会有很多井,一方面是消防需要,一方面也为了考生生活用水的方便。到远的地方取水就很容易发生作弊,这样也方便管理。”三天的生活用水,就这样就近解决。

     

    这口外圈呈六边形的井,每面都刻有花纹,图案因年代久远已经磨损得不分明。圆井圈比普通的井小很多。“现在看到的都是修复后的了,以前的井圈更小。就是防止万一考生没考好想不开索性跳井了事。”井圈小得人都塞不进,考砸了也只能自己偷偷郁闷着,头一昏就地解决肯定是无门了。于谦祠祈梦

     

    进考场之前,这些寒窗十多年胸怀远大理想的考生们会做些什么呢?

     

    于谦祠,是必去之地。每逢乡试和会试之年,考生们都会赶到三台山的于谦祠住下祈梦。于谦祠里有个祈梦殿,人们去祈梦殿的诉求包罗万象,但最主要的是祈功名。据传梦还特别准。史书上曾记载了不少祈梦故事。无锡邹忠倚年轻时曾到于谦祠祈梦,他梦见于谦送了他一把瓜子,数了数,刚好54粒。后来他在家闲居,一次看见妻子用瓜子排成“状元”二字,一数,竟刚好是54粒。不久他去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状元。

     

    状元馆、奎元馆吃面

     

    考试要讨彩头。科举考试时代,杭州有很多“状元、奎元”的彩头食品。酒有“状元红”,糕有“状元糕”。对餐饮业来说,酒店“状元馆”和面店“奎元馆”每逢大考之年生意就特别好。进京考试的举人们路过杭州就一定要去这两个地方吃饭讨个好彩头。

     

    丰乐赐宴

     

    南宋时期,进士放榜后,都要在涌金门附近赐宴。赐宴的大酒店叫“丰乐楼”,是当时城里最有名的酒店。杭州人熟悉的“丰乐赐宴”也因此得名。丰乐楼的环境极佳,亭台楼阁花园玲珑点缀,绿树环绕,大堂墙壁上还有著名词人吴文英写的《莺啼序》。赐宴那天,万人空巷,老百姓都跑到那里去看热闹,新科进士们好似神仙下凡般被赞颂,那是何等风光。

     

    状元局

     

    南宋时,新科进士们赴“丰乐赐宴”前,都要去现在延安路灯芯巷附近的原祥福寺里逗留安顿,当时这里也被称为“状元局”。他们在这里玩起博弈游戏,很是热闹。吴谷人在《祭酒新年杂咏小序》中,写道:状元筹绯绿兼行,赢输计箸。陆游也有描写状元局的诗句:呼卢院落争先岁。

     

    到清代,状元筹这种博弈游戏流传到了全国。

     

    状元游行

     

    南宋时,会试和殿试都在皇宫凤凰山,彼时放榜后,杭州城里的百姓就可以看到声势浩大的状元游行。

     

    王其煌介绍:“状元会骑着高头大马,挂上大红花,在杭州城里游行大半天,那个时候,老百姓争先恐后出来看热闹,连平时足不出户的女孩子也会跑出来看看状元郎到底长什么样。”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