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何丽野:水火交融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10-0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火”是西方文化的核心隐喻。而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体现的正是“水”与“火”的对立统一与交融。

     

      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都把“火”作为世界的本原。他们认为“火”是文明、理性、光明的象征。西方哲学有一个著名的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在这个比喻中,囚在洞穴中的囚徒(人类)认识外界的唯一途径就是火光。西方的建筑从雅典的古建筑到近代以来的哥特式、巴洛克式的建筑,或是绚丽豪华,或是高大巍峨,向上、尖形的直指天空,很容易使人想起那熊熊燃烧的火炬。在西方文化中,“火”是真善美的统一。奥林匹克火炬所体现的“更快、更高、更强”,正是人类超越自然、战胜自然的追求。

     

      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水”,这是因为古代的中国以农业立国,所以更重视水对万物生长的作用。如果把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为“天人合一”的话,那么,水是天人合一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五行以“水”为首:“天一生水”。《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洪范》这个次序,为后来的思想家们所继承。《管子》讲:“水者,万物之本原也。”儒家和道家都是以“水”作为自己价值观念的象征。道家推崇阴柔为本,以水为至上;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儒家推崇阳刚进取,以水为阳刚。“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水体现了自强不息,日夜奋斗的精神。同时中国古人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而水就是自然的象征。从艺术作品来说,中国的建筑那种空间上的展开,例如万里长城,看起来倒更像是蜿蜒在山岭的小溪。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这个和谐的中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表现在“水”与“火”的和谐上。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崇水”但同样赞“火”。并且特别强调水与火的和谐。在上古的传说中,大禹治水固然为战胜自然的英雄,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也同样是人类文明的始祖。《周易》“水火既济”之卦,水在上,火在下。其中阴阳各爻皆处“中正”。它所要表达的并不是以水灭火或者以水压火,而是事物发展处于最好最完美的阶段。《说卦》曰“水火不相射”,孔颖达解释说,“不相射”的意思是“不相入而相资”。就是说水与火虽然性质不同,但是相互资助。

     

      中国文化这种包容水火的精神,在当代世界文化建设中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水”与“火”作为中西文化各自的核心隐喻和价值观的体现,各有长处,但不可避免地带有各自的缺点。因此中西方文化都应该相互取长补短,由此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自然界的水火是两极,但是它们共同生成滋养世界缤纷的万物。中西方文化也是一样。亨廷顿认为冷战结束后,世界将陷入“文明的冲突”。其实不同的文明完全可以共存发展。正如《周易》所揭示的那样,水与火是矛盾,但矛盾双方可以供处于一体,并且相互作用以生成万物,没有矛盾就没有和谐,没有和谐就没有世界。这就是奥林匹克火炬在中国燃烧的意义所在。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