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残奥会能开启一场中国人心灵革命吗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9-1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当残奥会首金、中国首金水落石出后,似乎没有多少人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竞赛项目。无须掩饰,无须矫情,这可能是许多人真实的心灵写照。然而,这其中正孕育着中国人的一场心灵革命。

     

    北京残奥会更像是一座城市的运动会,只有在这座城市,我们才第一次全面见识了什么是残疾人在生活上的无障碍:2000多辆低底盘公交车,每一个坐轮椅的残疾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登上去。

     

    39条主要道路上,有多达90处的残疾人专用车位。有700多套交通信号灯开动了“蜂鸣”语音提示功能。几乎所有道路都有轮椅通行的坡道和盲道,并保证残疾人道路的畅通……所有这些无障碍设施,在很多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过,然而,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可能是一条条盲道被占道、残疾人升降车的束之高阁。

     

    残奥会赛场少了很多关注的目光、喝彩与感动,属于残疾人的真正无障碍只在北京出现。不必对国人的厚此薄彼耿耿于怀,更不必因此向淡漠残奥会、残疾人权利的人挥舞道德的大棒,在国人的观念和意识没有得到深刻改变之前,残疾运动员的榜样辉耀、残疾人的权利与尊严、残疾人的完全无障碍的实现,仍需要时间。可这并不妨碍我们期冀乃至呼吁:残奥会应当成为一个改变我们观念的最好契机,这是一场关乎残疾人权利与尊严的心灵革命。

     

    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最大的变革无异于人心的变革、思维的变革。以平等为例,市场经济的耳濡目染、法治理念的传承不息,使平等的思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人心,“平等”早已从经济门槛的平等要求扩展到政治的平等、法律的平等、权利的平等、机会的平等……正是这样的观念成为人们思维的出发点之一,所以大凡政策的出台都有了“平等”的烙印。有一种“平等”因为更难以实现而更为珍贵,这就是“残疾人与健全人在权利、机会上的平等”。残疾本身并不产生障碍和不平等,但是当健全人的态度将“残疾”和“障碍”联系起来后,残疾人才遭遇诸多不平等和障碍。当健全人的“平等权”越来越普遍实现后,残疾人的平等权就成为更需关注的社会正义。而这一切,更多取决于社会的普遍态度。

     

    这种态度的转变,不是简单的同情,更不是为了某项任务的权宜之计,而是平等、尊严、人的价值在社会中的茁壮成长。或许一座城市的某条盲道一年都用不上一回,但政府持之以恒地禁止占道实际就是在表明一种态度:公权必须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最终让所有人感到城市的文明与温暖。或许,放开公务员、教师以及更多领域对残疾人的限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这实际上也是在表明一种态度:健全人与残疾人权利的平等是更高级的平等。这种善行的回报不可能立竿见影,但往往缓慢渐进的进步更显文明基础的坚实。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偶然的事件成为某种进步的加速器,如果说当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改革开放出征的鼓声,1992年邓小平南巡是改革开放极大深化的号角,那么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也但愿是一场心灵革命的发轫,让中国8000多万残疾人真正融入平等、尊严、公平的文明海洋。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