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后奥运时代中国文化态势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8-2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嘉宾:吴祚来(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社社长)

      主持:陈 焱(新世纪周刊记者)

     

      奥运即将结束,后奥运时代行将拉开帷幕。奥运,一个在中国传播了7年的热词,它带来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在记忆中又留存下哪些思想的碎片?

     

      回顾奥运历史,每届奥运会都为其举办地历史发展过程留下了物质和精神遗产,它们或有形或无形,这些或硬或软的奥运遗产在后奥运时代值得延展和开发。如果说奥运会举办期间是奥运文化、经济的集中爆发期和展示期,那么后奥运阶段将是奥运文化经济的供应期和丰富期。《新世纪周刊》“十日谈”栏目从本期起推出“后奥运时代的猜想”系列访谈,约请相关社会学者、专家试图从奥运文化遗产利用开发、大国政治下的国家形象、后奥运经济脉象三方面解构和猜想我们的后奥运时代社会形态。

     

      奥运留下了多元文化财富

     

      记者:奥运会为北京、为中国注入了什么新的文化元素?留下了什么文化遗产?

     

       吴祚来: 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这样大的运动会,也是人们所说的,是百年梦想一朝得圆,从某种意义提升了中国文化形象,这是一个吸引眼球、争夺眼球的时代,也是一个传播与输出价值的时代,吸引眼球是第一步,传播价值是核心内容,无论是烟花绚丽还是开幕式的惊艳,都向世界展示了应有的创造力与风采。

     

      奥运会为北京留下了什么?硬件设施就是一系列奥运场馆、奥运村、水立方、鸟巢,硬件设施如何服务于公众,如何使公众受益,这是个大问题,需要公开讨论,不能让它浪费或成为某些集团的私产,这是北京人、中国人的公共体育文化设施,应该成为普众的文化福利。

     

      有体育评论员建议,定期在鸟巢举办奥运开幕式与闭幕式,让奥运观光客看到原版的奥运会开闭幕现场,其实这就是个不错的创意。中国奥运冠军们、体育明星们都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体育精英,他们也应该定期到奥运场馆或公共体育运动场上来,与公众一起做体育,使体育深入民间社会。体育明星不能一成名就成为广告宠儿,去为自己谋福利,而忘记了中国公共体育事业。

     

      外国媒体可以自由采访、北京设立三个游行示威公园、外国媒体网络可以自由浏览等等,都可以看到北京的开放与自信,这也是奥运带来的文化遗产,开放使北京获得多视角,丰富的资讯也使人们获得更多的文化资源,它会使社会变得更加理性。而北京应对外国媒体或政府的批评也更加有章法,在反恐、维护社会治安方面、调动民间力量与组织志愿者力量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都是奥运文化财富,对中国社会健康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记者:中国元素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表达得很充分,支撑这些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奥运文化更多地在细节上展现着。

     

      吴祚来:是的,北京反对奥运的泛政治化,而致力于将奥运做成大文化,使中华文化在世界面前得到展示、得到宣扬,并得到赞美,以此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种良苦用心既无微不至,又无所不用其极。中国菜菜单需要国际化的译名,北京的路名地名也需要得到国外游客的识别,北京街道上的户外广告牌需要重新标准化、美化,甚至北京临重要交通要道的房子都被刷上新的颜色,出租车被视为第五大媒体,而且是最具个性与最具流动性的媒体,北京也没有放过,出租司机学习外语,穿工作制服,车内更是一尘不染,北京市民不仅加强了反恐宣传,发放了反恐手册,还被告知一些国外礼貌准则,即哪些问题是不应该问客人的,譬如不能问别人年龄、收入、信仰、婚否等等,文明在细节中呈现,而前奥运时期,北京做足了细节功夫,这些功夫其实都是在补习生活礼仪常识课。因奥运,细节文明被提到日程上来了。文明的高尚境界,正是体现在这些细节之中。

     

        后奥运应打造普众的文化福利

     

      记者:据报载,一半的外媒记者在北京除关心赛事外更关心城市、文化、民生以及社会生活,他们把关注点落在这些方面,你怎么看?

     

      吴祚来:我们看到,北京的奥运宣传片均由各国著名导演拍摄,里面很少见高楼大厦,多是民间生活情调,老人与孩子的笑容,人与人之间充满热情的交流,而到北京采访奥运的外国记者,一些人采访奥运竞技现场,更多的人在大街小巷里采访百姓生活,观察普通人的眼神,了解百姓生活与感受,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回归生活,追求普众的幸福生活,这也是回归常识,这大概也是奥运留给北京的启示。奥运体育文化四年一次,让人类体育精英们追求竞技的巅峰,一些人因此成为英雄,但奥运的本质或者说真正价值是让所有的人参与体育,让所有的人通过体育获得健美与快乐。

     

      记者:今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不寻常的一年,大事件下也出现了新的文化内容,它为中国带来什么,为奥运带来什么?

     

      吴祚来:前奥运时期最值得一提的,与奥运一样具里程碑意义的,当属四川大地震与抗震救灾过程中中国政府与民间社会表现出来的精神意志,这种精神被视为“四川精神”,巨大的灾难使国人空前团结一心,共抗灾难,政府第一时间驰援,民间社会与数百万志愿者始终在第一线,国际社会也给予及时援助。在奥运会开幕式上,那位灾区小少年林浩与姚明一同出现在擎旗手行列,成为最感人的符号被中外媒体关注。

     

      奥运后,甚至可以说四川大地震之后,志愿者文化现象成为中国最具活力、最具国际趋势的一种民间力量,他们的身影不仅服务与提升着我们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也使中国形象获得极大提升。《纽约时报》811日报道盛赞:北京的奥运会以更加青春的色彩令世界震惊,他们所有的人都是那么快乐、友好、礼貌,尽力给人一个美好的印象。

     

      当志愿者成为民间健康发展的良性力量的时候,政府不仅仅要获得他们的支持与服务,更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譬如组织登记的保证、民间慈善的合法化与常态化、民间社会活动家的社会地位的确立,这些在后奥运时代都得提上议事日程,用制度来促进民间社会健康成长。

     

      记者:普众的文化福利包含什么?后奥运时代又该怎样利用好这些文化资源?

     

      吴祚来:谈后奥运时期,不得不比较前奥运时期。前奥运时期首先是奥运硬件建设时期,比较单纯,只需要国家投入预算资金,将其合理使用、透明使用就可以,它要解决的也仅仅是技术问题与经济问题。奥运文化遗产应该全民分享,要让所有关心支持奥运的人获得奥运文化福利。北京的大场馆如何与百姓的小体育联系起来,这是后奥运时代我们要思考要落实的大事。

     

      首先是中国的体育文化战略问题需要重新思考。改革开放之初,体育要为政治服务,要为国争光,体育因此是国家的大事,成为国家事业的一部分,中国职业化的训练使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它的问题也因此显露无疑,就是它离大众化的体育越来越远,社区体育、校园体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强健一个民族,特别是强健青少年一代身心,现在我们离这个目标还差得很远。

     

      中国匮乏大的娱乐节庆。为什么数以万计的人不在家看电视而到大街上看开幕式焰火?人们希望看到真实的奥运场景,即使只有焰火燃放,只看到最后的火炬点燃,他们也愿意放弃一晚的奥运开幕式直播。一是中国年节重大文化活动中,嘉年华的大型群众娱乐活动太少了,建国这么多年,有哪一年春节或国庆节国家为公众燃放烟花焰火?举办嘉年华游行?我们现在动不动就电视转播,就市场化运作,就是没有国家主办、服务民间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这样小文化就发达起来了,低级趣味的文化娱乐也就在没有阳光的地方滋生蔓延。奥运国家投资达3000亿人民币,首先是造福北京城市建设,其次真正能在现场分享观看的,也是有限的观众,这样就出现了文化福利不公平的问题。

     

      所以奥运之后,我们要致力于建设文化福利公平的社会,无论是图书馆还是网络文化建设,无论是乡村剧团还是国家剧院,国家都应该从公共文化福利角度来平衡发展,不能让一部分人分享盛宴,另一部分人旁观垂涎。

     

       记者: 奥运会举办期间是奥运文化、经济的集中爆发期和展示期。后奥运阶段应是奥运文化经济的供应期和丰富期,在这方面你有什么设想?

     

       吴祚来: 我们看到在奥运开幕式上,孩子们在歌唱祖国,孩子们在表演飞翔,因为儿童象征国家的未来,但我们要反思的是,奥运离孩子们多远?有多少孩子喜欢奥运比赛与奥运开幕式?我写过一篇评论,建议在奥运会上增加少儿趣味竞赛的内容,让奥运与体育与孩子们关联更多些,奥运最先考虑的只是成人,古代奥运是男性成人的竞技,现代奥运伊始没有女性,但女性还是强力参加进来了,成为奥运不可或缺的力量,再后来是残奥,考虑到了残疾人的体育权益,现代奥运已走过一百多年,应不应该考虑少年儿童的体育文化权益?夏季奥运会正值孩子们放暑假,而成人世界为奥运欢呼,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们只能自己玩游戏。

     

    国家精神需要回味与重建

     

      记者: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硬实力”被国际社会认可,但中国在世界的某些文化符号例如喧哗、打斗、京骂等似乎还清晰地存储在西方人的记忆中,想要通过一场奥运解决我们“软实力”的不足看来还很难。

     

       吴祚来: 我们的媒体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多,外国网站开放也使我们看到更多不同的声音,这些都使我们与过去单一的颂扬式新闻、正面新闻有了巨大区别,不同的声音使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社会理性因此确立。如果没有理性,只喜欢听到表扬,社会就容易全民暴怒,从全民欢呼到全民暴怒,只有一步之遥,非白即黑。

     

      京骂、网骂这是中国民间生活的“常态”,不是一场急风暴雨式的运动盛会就可以改变的,培养贵族需要三代人,培养文明的习惯也得两代的时间吧。国家与媒体都应该有所作为,对网络谩骂要有惩罚措施,对民间谩骂应该参照乱丢垃圾来处罚。经常有处罚、有曝光,情况就会有改观。还有就是民间社会语言匮乏,如果民间社会公共活动增多,民间语言交流就会理性。而这与宗教信仰也有一定关系,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很难“恶语伤人”,因为许多宗教教义中都将爱与善意置于崇高的价值地位,不得冒犯,而赞美与感恩也是宗教信仰者的内在精神价值重要内容,所以,在公共教育缺失的情况下,使民间宗教信仰获得发展,是民间社会良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看到布什在北京参加奥运会期间,还到教堂参加礼拜活动,这样的自我教化对社会的意义是重大的。

     

      还有,国家形象不是通过艺术表现获得的,艺术表现获得的是人们对艺术创造的好感,国家形象是通过国家历史的展示,国民对世界的亲善度、开放度、自由度,国家的整体实力与国家制度,政府与人民之间关系等等相维系。那些梦想通过一场艺术表演获得世界尊敬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真与善之上才是美,没有真实、没有善意,就没有国家美好的国际形象。所以树立国际形象,从树立求真的态度、善意的方式开始。

     

      记者:德国有一名奥运经济专家曾经说过,奥运会的最大遗产不是那些奥运场馆,而是国家形象。经过30年经济大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唯独弱在文化大国。

     

      吴祚来:文化是自由精神的表现,没有自由精神的民族,难有大的文化气派与胸怀,文化自由如同当年我们常听到的,是一种下海的精神,人类经济一体化,文化也在共享与交融,人类的海洋文化时代正在来临,要在新的海洋生态中获得成功,就得下海,下海需要勇气,需要适应海洋的规则,它在使你获得巨大的空间的同时,也会使你有危机感,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与问题。下海会有阵痛的,如果害怕阵痛而畏惧大海,就只能在固有的文化形态中处于守势地位。国家形象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谁会得到奥运更多的果实?当然是北京,还有管理场馆的集团。社会如何分享?分享的方式是什么?不知道。

     

      记者:每个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奥运文化,这些文化有同有异,主流的奥运文化价值标准是什么?

     

      吴祚来:奥运文化正形成文化霸权,也日益经济化,这不仅是中国奥运问题,也将是国际奥运组织的问题。奥运的文化霸权是通过奥运的经济因素相联结的,没有强大的经济因素,奥运也难以形成霸权。

     

      如果我们不考虑制度的因素,奥运之后,国家会获得一定的发展,但如果政治改革的瓶颈没有突破,奥运只能是奥运,只能是一场赛会的完成,不可能有其他太大的意义。奥运可以超越政治,但奥运永远是政治的一部分。

     

      后奥运时期,将是回味与反思时期,也将是重新开始文化建设时期,重建中国的国际文化形象,重建中国民间文化内涵,重建中国网络文化空间,重树开放的文化心态与形象。体育文化要向民间社会回归,文化交流要实现价值输出,政府要创造更丰富的大众文化让民众分享或参与。文化理念要与国际接轨,求真务实。

     

      这里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国家尊严与国家精神要通过什么方式真正树立起来,是通过金牌还是通过制度建设?是通过整个民族素质提高还是通过造一场惊艳世界的文化声势?这次开幕式上出现假唱、出现电脑制作的大脚印,一些人甚至认为,这是为了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建立在真与善的基础之上,没有真与善为基础,任何美都是虚妄的,最终也会有损国家文化形象。国家要向世界展示的应该是真实的形象,通过实实在在的进步赢得世界各国的尊敬,绝不可能通过一场演出可以提升一个国家国际形象的。日本人主办的奥运会,散场时没有一片纸屑,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散场之后呢,有数吨垃圾需要清理。国家形象与文明程度都在细节之中。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