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本书,名曰《无知者无畏》,影响甚广。让人忧虑的是,书名竟然逐渐成了一句“口头禅”。很多人以之当借口,来为自己的荒唐行为甚至胡作非为作辩解,有的干脆以“无知”为荣,以“无知者无畏”为“挡箭牌”。看来有必要对此做些剖析。 “无知”是光荣吗?当然不是。如果人人都觉得“无知”很光荣,那知识怎么传承?人类怎么进步?无知意谓缺乏知识,不明事理。客观地说,有的人受教育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缺乏知识,亦有情可原,只要有上进之心,努力学习,总是可以进步的。但是曾经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以“无知”为荣、以“大老粗”为荣,“知识越多越反动”。“无知”不仅光荣,而且还可以任意胡来,无所畏惧,甚至能使“有知者”斯文扫地。“无知者无畏”成了“无知者”肆意妄为的借口,甚至成了他们引以为豪的口头语。这种思想影响深广,直至今日也没有绝迹。我感觉,在两个地方表现尤甚:一是娱乐界,二是互联网。 这里只说互联网。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得到了极大发展,网上言论空前繁荣。可是毫不客气地说,这些言论是鱼龙混杂,其中“无知者无畏”的表现尤其突出。这里以前些日子发生的“朱维铮事件”为例加以说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维铮,只因在广东省档案馆的“名人名家讲堂”上讲了三个观点,就遭“无知者”“无畏”的攻击。朱教授的观点,其中之一是说“孔子原是私生子”,根据是《史记》的“野合而生孔子”之说;其二是说“现今很多自称是孔子后代的人其实是‘假子孙’”;其三是说“国学不等于儒学”。不同意朱教授的观点,完全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与其商榷。可“无知者”并没有就理说事,而是胡说、谩骂。如有网友说:“我已经考证出,朱维铮是猩猩和狒狒的私生子,朱维铮的所有先人都是假先人”;而谓之“垃圾教授”、“狗屁专家”的更是甚多。这哪里是争鸣,纯粹是泼妇骂街。 朱维铮,一个已71岁的学者,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学术操守在学术界是有共识的。他的观点,启示着我们不要盲信,一定要自己去寻根究底。尤其是他提出的“国学不等于儒学”的观点,对我们反思当下的国学热,吸取多元文化的精华,是大有裨益的。“无知者”可以不赞同朱维铮的观点,但起码要尊重他的人格,而不能乱骂一通。 缺乏尊重和理解,就丧失了对话的前提和基础。“我是流氓我怕谁”,当这种“无畏”在“无知”的主导下,变得无所忌惮的时候,就演变成了一种流氓气,变成了一种语言暴力。“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更可怕的是,这种“无畏”会逐步变得固执起来,成为和谐文化的一大毒瘤。“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这话言犹在耳,而我们有的人,将“无知者无畏”奉为圭臬,这从一个反面说明了树立正确荣辱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