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在北京昌平爱智山庄的一次中国哲学史研讨会上,就出现过关于中国哲学(当然包括儒家哲学)的研究是否在学术研究的同时需要普及化、通俗化的问题。记得当时争论很激烈,争论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张岱年先生说这个问题先不要争论了,放一放再说,争论遂以无果而告终。此后的许多年里,随着国学研究的升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经过近百年的批判和否定后,国人开始以理性的态度把关注的焦点对准了儒家文化。学界对儒家文化的研究可谓不遗余力,孔子学说、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永恒话题,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法国发表的《巴黎宣言》,更是对孔子思想对人类未来世界具有重大价值和影响的肯定。此外,各高等院校纷纷成立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儒学研究机构,出版的学术著作及研究文章不计其数,每年都要召开各种形式和规模的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欧美、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有相当规模的研究机构和学术队伍。按理说,这么多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中国哲学、儒家文化应该是深入人心、百姓日用,然而,现实情况却不是这样,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我认为,问题就出在了我们的研究方式和传播方式上,我们的研究大多还是局限在学术圈子里,还是阳春白雪,而没有真正使之通俗化、普及化,没有走向民间走向大众百姓,割断了儒学与民间大众之间的根脉和血缘联系。在这方面,在儒家思想的宣传上,应该向佛教、道教学习,尽管儒家不是宗教,但宗教的一些传播途径和做法则值得借鉴。让我们看一看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和道观,就知道佛教、道教为什么香火那么旺、为什么会拥有那么多善男信女了,根本原因就在于佛教和道教把自己的根扎到了民间,与民间打成了一片,因此,千百年来,寺庙道观的香火是越烧越旺,信佛信道的人是越来越多。而儒家在这方面由于没有可操作的途径和方法,于是乎,出现各种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就在所难免了。 其实,儒家思想在创立之初,就具有非常浓厚的平民色彩。孔子是将“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由贵族社会到平民社会传播的第一人。儒学一开始就与民间大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着喜怒哀乐和鲜活的生命价值。它所提倡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道理,它通过一些道德伦常的阐释告诉人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儒家思想究其实质,就是中国人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由于汉代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儒家思想被经学化、神学化,致使先秦平民儒学鲜活之思想特征丧失殆尽,修身立命的情怀、平治天下的抱负消失了,儒家思想失去了社会大众的基础,斩断了儒学与民间大众的血肉联系,从而成为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主流思想。尽管明朝末年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试图恢复平民儒学的传统,儒学一度呈露出由庙堂返民间,由经院之学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的迹象,但在强势的理学统治下,也只能是昙花一现而已。五四时期,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之根出现了断层,怀疑、批判、否定儒家文化成为一时之风尚,从此,以四书、五经为载体的儒家文化从社会大众的视野中消失了,传统断裂了,传统在现代社会中茫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成了游魂野鬼,儒家文化成为落后保守愚昧封建的代名词。这种现象自“五四”经“文革”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末。 20世纪90年代,国人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由感性走向理性,由激进走向平实,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们已经意识到,尽管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年官方的意识形态,有许许多多封建糟粕的东西,但它所提倡、宣扬的一些思想观念如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有教无类,民胞物与,以和为贵,先忧后乐,以人为本,修齐治平,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天人和谐等等,已经渗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干,是不能轻易被否定和抛弃的。随着国学热的进一步升温,儒家思想再次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如各地对先圣先哲的祭祀活动———甘肃天水之祭祀伏羲、陕西黄陵之祭祀黄帝、浙江绍兴之祭祀大禹、山东曲阜之祭祀孔子等,纷纷由民间转向官方,且规格一再升高,各地出现的私人书院及家谱的重修,儒藏的编撰,对传统节日的高度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的设立,全球100所孔子学院的推广,儿童诵经活动的悄然兴起,各种传统文化网站的建立,各种国学班的开设,文化遗产日的设立等等。这一切都表明,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了进一步弘扬儒家文化的社会基础,关键要看我们如何抓住有利时机。当前的儒学研究工作者,将肩负着把高深学理化的儒家思想通过深入浅出的介绍转化为让民间大众看得懂、容易接受的思想的重任,起着连接学术研究与民间普及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它将走出儒家思想研究的象牙宝塔,使儒家思想走向民间、走向大众、走向平民百姓。一部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普及化、中国化的道路,影响了几代人,我们相信,当前的儒学研究工作,首先要向大众哲学那样,做扎扎实实的普及通俗工作,对宣传、推广、普及儒家思想文化起到其独特有效的积极作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则有赖于我们做实实在在的研究、普及、推广工作。我们满怀信心地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