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反思传统文化(七):中国妇女——世界上最美丽和最伟大的女性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5-1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在一部美国电影里,有一段很有趣的对话。电影里的人物一致认为,一个男人如果拥有,美国的工资、日本的老婆、英国的房子和中国的厨师,就肯定过得很快活。当然,顺序是不能错乱的,如果,是美国的老婆、日本的房子、英国的厨师和中国的工资,那日子就一定糟糕透了。

      对美国男人来说,美国老婆个个都是暴躁凶悍,而日本女人是最谦恭和最体贴的了,娶一个日本老婆,能把自己侍候得舒舒服服的。日本女人确实是非常谦恭的,走路低眉弯腰,在男人面前说话,必须用小辈对长辈的口吻。在韩国,虽说有“我的野蛮女友”这样的韩剧,但是,韩国女人在家庭和社会的地位与日本女人相差无几。

      日、韩同受中国儒家的深刻影响。儒家的“三从四德”和“夫为妻纲”等教训,影响日韩两国的妇女。然而,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在儒家思想发源地的中国,今天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却要远远高于日韩的女性。还有,世界各国很少有女人出嫁不改姓的。中国偏就是例外,而且从古到今都如此,王熙凤没改成贾熙凤,更没改成贾王熙凤。

      从表面上看,中国古代妇女深受夫权的压制,地位十分低下。但是,实际情况未必如此。

      从古到今,朝廷里太后垂帘或掌握大权的例子多得不可胜数,几乎列朝列代都有,著名的有:汉代的吕雉、晋代的贾南风、唐代的武则天和清代的慈禧。玩弄皇帝于掌股之上的也不在少数,如汉代的赵飞燕,由于自己不能生育,汉成帝和别的妃子、宫女偷偷生下的孩子,她就有一个灭一个,汉成帝只有背地里痛哭流涕的份儿。贵族家庭的情况这种例子也不少见,贾充的老婆郭槐妒悍之烈,韩国的“野蛮女友”与之相比,只能是温顺的小兔子。郭槐一旦醋海生波,就闹得人仰马翻,先后把两个亲生儿子都折腾得早夭。这些都是悍妇恶婆,不再多提了。

      《红楼梦》里,贾母的权威地位在大观园里没人能挑战。贾琏在王熙凤面前更是言听计从。

      小老百姓家里的事情,史书不载,难以弄得请。但是,百姓喜爱的戏曲里也反映出不少来。非常有趣的是,凡是男女主角配对的戏里,几乎都是女角抢足风头。《梁山伯与祝英台》里,与祝英台相比,梁山伯像一只呆头鹅。《西厢记》里,张生尽管满腹经纶,却只能听从聪明伶俐的红娘安排一切。《白蛇传》里,许仙只会呆头呆脑的捅乱子,每次都只好让白娘子出马替他收场,要命的是,他还几乎总是屡教不改。虽说,中国男人打内战都是英雄好汉,但一旦与外族开战,不知怎的威风就没了,反倒让“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出来当救国英雄:花木兰、樊梨花、穆桂英、佘太君、杨排风,还有可以凑足一个班的十二寡妇…。男人呢,无论是薛丁山,还是杨宗保,似乎都成了酒囊饭袋。

      也许,不禁要纳闷,那些编戏的人是不是都是怕老婆的种?

      您还别说,历史上近两千年的时间里,天朝的疆土,几乎一大半靠女人来守卫的。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单于冒顿围于白登,七天七夜无法突围。一肚子歪点子的陈平想出了一条妙计,用重金贿赂冒顿的老婆阏氏,并透露消息说,汉高祖打算送美女给冒顿。阏氏一听顿时醋意大发,和冒顿吵得天翻地覆,冒顿只好撤军。吃了苦头的汉高祖,以后就将宗室少女远嫁匈奴,开创了和亲之先河。

      以后和亲政策就在历朝列代延续了下来,如:细君公主远嫁乌孙、昭君远嫁匈奴、千金公主、安义公主、义成公主、信义公主远嫁突厥,金山公主、南和县 主远嫁突厥,金河公主远嫁突骑施苏禄,宁国公主、小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远嫁回纥,新兴公主远嫁薛延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远嫁吐蕃,弘化公主远嫁吐谷浑……多得数不过来。

      仅唐代就先后派出19位真假公主嫁到番邦去当王妃。最出名的是嫁到吐蕃的文成公主。

      从锦绣繁华的中国远嫁到落后蛮荒的番邦,没哪个女孩愿意。皇帝当然不忍心把自己亲生的娇娇女远嫁,于是,就把宗室的女儿,有时干脆宫女,挂上公主的名头打发过去。但是,一旦事情穿帮,番王就大闹不休,演变成严重外交风波。

      就连宫女的王昭君心底里都是一万个不愿意,何况那些金枝玉叶的女孩儿?所以,没有一个不是饱含眼泪,哭哭啼啼的远嫁过去的。然而,这些女孩子的青春的牺牲,换来了国家的安宁。公主嫁给了番王,中国的皇上就成了番王的老丈人,哪有女婿对丈人开战的道理?再加上,枕头边还有娇滴滴的柔声细语的劝说,番王开衅的念头,一大半就被打消。

      当然,除了娇滴滴的公主美女,还有大量的实惠陪嫁,其中,金银和丝绸是必不可少的。皇帝还允许开放边市,实行绢马互市场和茶马互市,也让牧民尝到不少甜头,常常40匹绢才换回一匹马。

      遇到战事,双方议和,少不得还是要让中原皇朝“出出血”。公元1004年,宋辽议和,订立“澶渊之盟” ,互为兄弟之国,条约规定,宋大哥每年“赐遗”给辽小弟,银10万两,绢20万匹。这点好处换来和平还是值得的,用丞相王旦的话来说,这些开支还不到军费开支的百分之一。然后,以后的金和南宋之间的议和,兄弟变成了君臣,“赐遗”也变成了“岁贡”,南宋每年必须向金上贡银子25万两,绢25万匹。

      所以,无论是和平的维系还是战事的失利,到头来都是要用丝绸来给人家的。中国传统社会的生产方式是男耕女织,这些绢都是女人的手将一根根蚕丝织出来的,男人在前线吃了败仗,女人出来帮助堵窟窿,因此,从本质上讲,是女人们保卫了中原皇朝。

      妇女们生产的丝织品还是列代朝廷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宋代给妇女分派任务,规定 “匹妇之贡,绢三尺,绵一两。”丝织品征收的品种非常广泛,“帛之品十:一曰罗、二曰绫,三曰绢,四曰纱,五曰絁,七曰杂折,八曰丝线,九曰绵,十曰布葛”另外,贡品中还包括,如:锦、绮、罗等高级丝织品。据蔡襄《论兵十事》统计,宋英宗治平年间,国家收入的帛绢,高达八百七十多万匹,其中两税收入为二百七十多万匹,约占31%   其余为国家购买。

      丝织品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财政收入,而且对国家的经济繁荣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华夏的经济繁荣,是靠男人和女人共同创造的,这种情况在其它国家几乎是没有的。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丝绸为中国挣得了大量的银子,古代的文明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参与过丝绸贸易。丝绸之路通向世界各地,中国妇女纺织出来的丝绸,用它的文明和美丽,把世界各国连结到一起,对人类文明作出多么伟大的贡献啊!

      生产美丽的丝绸,不仅要手巧,还须心灵。色彩、图案、不到最后阶段,很难有把握,全凭事先的灵感和感觉把握,这些都是女性身上的优点。在织丝绸的过程中,女性的这些优点被发挥到了极致。因此,中国女人是最具女性特征的女性,也是最美丽的女性。

      历史学有一公认的理论:家庭里谁是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谁就作主。以前,各个民族都经历过母系社会,因为,那时候男人在外狩猎,收入不固定,而女人在家种地,倒能基本让大家吃饱。端人家饭碗,就得看人家的脸色。所以,只好由女人当家了。我国古代有女娲补天造人的神话故事,我国上古八大姓,姬、姜、妫、姒、嬴、姞、妘、姚,都少不了和女沾边。而我们的炎黄老祖宗,黄帝姓姬,炎帝姓姜。这些,都可以为古时母系社会的存在作证。后来,男人们在外面实在逮不到什么了,只好安下心来干起女人们活来——回家种地。与身强体壮的男人相比,女人耕地当然不如男人,于是只好退居二线。既然男人是主要的经济来源,女人也就只能听从男人的,从此母系社会过渡到了父系社会。然而,从本质上讲,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并没有真正发生过。因为,中国女人从来没有在经济上必须附属于男人。

      中国早在3000多年前就生产出丝绸。2000多年前的马王堆的汉墓,仅一号墓出土的纺织品和服饰品就多达200余种。织绣品种包括有绢类、 方空纱、罗类、绮类、经锦、绒圈锦、绦、组带、金银泥印花纱、印花敷彩纱、刺绣等很多种类。其中的素纱禅衣,衣长160厘米,袖通长195厘米,重量仅48克,平均 900米的纤维只重1克,即使现代技术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丝绸的附加值要远远高于粮食,在古罗马,一两黄金只能买到一两丝绸。另外,我国大量出口的茶叶的生产也大部分由妇女承担,茶叶的嫩芽都是由妇女采摘的。因此,无论是国家的GDP,还是家庭的经济收入,中国妇女都撑起了半边天,甚至不止半边天。

      高档丝织品当然价格不菲。谁家的女儿能织出高档丝织品,准保媒婆把门槛都要踏烂。谁家的老婆有这样的能耐,老公疼都疼不过来,还会不言听计从?当然,在家里也常会受气,但多数是受婆婆的气,婆婆也是女人。

      中国的家庭传统是,男主外,女主内。当官的有公务,士人须赴京赶考,商人得外出经商,平头百姓也有劳役、徭役需长期在外,家里的摊子只能都撂给女人来打理。荣国府经济大权由王熙凤一把抓,王熙凤病倒,就由探春出头,轮不到贾宝玉。经济收入平分秋色,钱袋子又一把抓,你说,中国女人哪一点会真正怕了男人?

      中国男人身上还有一个毛病,即使外面窝囊,回家还是要摆足威风的“父为子纲”嚒。贾政这人的智商实在不咋的,官当得一塌糊涂,最后连官都给丢了。但是在家里,贾宝玉见到他,犹如耗子见了猫,唯恐躲之不及。父子之间的隔阂可想而知。因此,孩子幼年时,与母亲接触得多,也亲近得多,受到女性的思想行为方式的影响也比较多。

      总之,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女性化特征也就不难理解了。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