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潘石屹追求财富之余的所思所想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4-3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在当下中国,名人出书早已是司空见惯,不出书反倒让人意外。不过,名人出书的泛滥伴随而来的是很多书水平的低劣。很多名人出书只是为了赶时髦和吸引眼球,这样的书由于内容空泛,甚至直接找人捉刀,而经常为人诟病。潘石屹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同时也以商业娱乐化、生活娱乐化而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名人,还出版了若干本书。最近,他的新作《我用一生去寻找――潘石屹的人生哲学》(江苏文艺出版社)问世,这本包含了潘石屹最新思考的作品很快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不过对于那些想从潘石屹的书中寻找发财致富秘笈的人,看了这本书可能会有些失望。在由一段段短文结集而成的这本书中,潘石屹并没有大讲自己的成功经历,也没有披露个人生活的隐私,更没有炫耀自己的财富,他更多讲述的是自己的人生体悟和心路历程,虽然也提到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但落脚点还是在讲人生道理。他不断强调要诚实,要学会“爱与敬”,提倡磋商精神,宣传超脱、艺术的生活。关于企业经营,他只是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提出“小的是美好的”这一原则。

      既然名为生活哲学,当然是潘石屹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和升华出来的。作为一本关于生活哲学的书,书中的道理并不深刻,但是都很真切。这本书中的例子大都是潘石屹经历过的,在他的回忆、反省、思考、展望中,让读者去见识他的真性情和思想。

      与思辨性和抽象思维更强的西方人相比,中国人更注重生命的体验和人世的关怀。因此,中国的哲学更多的是一种生命哲学和伦理哲学。潘石屹本来就不是哲学家,他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主要是对生命和人际关系等的沉思。这种书贴近生活,容易为人理解,但同时又因为太贴近生活而缺乏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他的经历不是别人可以复制的,这样的写作和很多人的生活体验还是存在隔膜的。比如,作者在书中大谈禅学和宗教,但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多数人忙于生计,可能只有像他这样事业有成的人才有闲余去研究禅和宗教。

      文章憎命达,深刻的思想和优秀的著作往往是贫困和偏激的产物。潘石屹虽然也曾经历过生活的艰辛和创业的艰难,但是现在作为万众瞩目的社会明星,他肯定倾向于维护现在的生活状态,他的思考和生命基调都转向平和。在本书中,他所强调的大都是社会主流舆论所认可和倡导的。这本书很大一部分是由潘石屹口授的,但仍然可能会给人们一些思想启发,书中的一些事例也可能会给人感悟,比时下很多名人的书都有价值。不过,从书中的内容来看,作者将世事都想通透了,因此这本书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哲学著作,而只是一位商人在追求财富之余的所思所想,它不可能是一部可以流传下去指导人们行为的商业《圣经》或生活《论语》。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