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国内各大城市的青年宫、少年宫、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场馆都是城市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场所,对活跃群众思想文化有很大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有的地方由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文化场馆在文化传播上的意义和价值,将其用作商业活动场所。还有一些地方,文化场馆的建筑还在,但已经非常老旧,其文化传播的基本功能也基本丧失。文化场馆存在被严重闲置的现象。 我也曾在一些城市看到新建的图书馆,但往往大门紧锁,无人进出,大量的图书堆放在书架上,就像一个个现代化的仓库。据我了解,这些被上锁的图书馆,有的一锁就是三四年。这些新建的文化场馆成为了扮靓城市的形象工程,文化资源的浪费让人痛心。然而,大多数青年人对文化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在这些缺少文化气息的城市里,即使城市建设得再漂亮,中青年人的身影却仍然很少。 在近10年来形成的一些新兴城市里,大约50%左右的人口都是十几年前居住在城郊的农民,他们对舞狮、舞龙、秧歌等乡土文艺形式有天然的亲近感,难以快速适应现代都市文化,对乡土艺术形式有着强烈的渴求又难以得到满足。另外,现在我们经常抱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过于芜杂,也常常不满于进城农民工的思想文化素质。要真正使这些情况得到改善,必须有人、有场所、有单位来承担这些责任,发挥相应的作用。 在这些方面,也不乏做得很好的例子。广东东莞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拥有近100万人口,其主要构成是外地涌入的农民工。东莞的图书馆不仅建得非常漂亮,还从外省市引入管理人员,每周举行各种讲座。这些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合各类人群,深受欢迎。据我了解,有时候,一个周日听讲座的市民就有近万人次。文化场馆的建设,对提升当地居民文化素质起到推动作用。 文化场馆的发展关系到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应该得到政府部门在政策、制度、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和引导,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文化场馆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何重新活跃起来,吸引群众重新走进它们,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