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到清明节了。每年这个时候,各地扫墓的人群络绎不绝,交通压力空前增大。适逢第一次成为国家法定假日,可以想见,这个清明节一定更加拥挤。 清明节是我国农耕时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节日,它最早起源于远古时期宗教活动祓禊之一的水禊,神话传说中曦和浴日的故事便是其踪影,即上巳节晨起,人们到河边沐浴、求得清新的娱乐活动。后来它融进了祭祀祖先、怀念故人、种植树木等内容,既有原始信仰和后土崇拜等内容,又有灵魂崇拜和农耕生产的内容。特别是在春秋时期,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形成了清明日不举火而寒食、插柳戴柳的具体阐释,流传最为广泛。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插柳”、“清明戴柳”,这些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既是提醒人们合理安排农时,不忘尊重自然,不忘尊重他人,又是提醒人们要常怀报恩之心。因此,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能片面化,懂得民俗节日的历史,完整而生动地恢复与重构民族节日系统,才能使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加具有积极意义。 所以,清明节期间,人们可以走进陵园去悼念故人,祭祀先贤、先烈,也可以自由选择体验快乐的方式,去郊游,去演习“仲春之月男女相会”,去做骑马射箭、模仿播种、模仿狩猎的游戏,还可以去戴柳、插柳,去放风筝,去歌唱,去跳舞。总之,清明是春天的节日,领会春光的美丽与幸福,是其实质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