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大学文化的哲学视角及本质内涵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3-2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出发,从新的角度去研究考察大学文化概念界定及内涵,将使大学文化的研究更具现代意义。哲学视角或哲学反思作为本课题的基本研究思路之一,主要就是不能满足于提出或接受一种说法、一种看法、一种主张、一种做法或一种问题,而要对这些说法、看法、主张、做法、问题本身加以考察、追究。“在吸收和参考当前关于大学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哲学的视角思考大学文化的理论问题,这一方面有助于人们正视哲学视角在研究大学文化这一历史与现实问题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哲学视角具有彻底的反思批判性和超越性,将使人们在研究大学文化的过程中拓宽思路、开阔眼界,对大学文化有关理论问题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因此,结合中国大学发展的特殊性和文化个性,笔者将大学文化概念界定为:大学文化是大学作为社会创新型组织的本质属性,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大学人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在当代中国,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历史积淀、创新品格和价值取向,既包含和反映着历届师生对大学本身的总体认知、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又是凝聚师生的精神纽带。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集中体现特色鲜明的大学物质精神成果和综合环境氛围,在传承与再造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贯穿并渗透于大学发展的各个方面。大学文化对先进文化的建设起着引领与示范作用,对社会文化起着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大学文化深刻地反映着大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以及作为主观的大学人的精神轨迹与作为客观的大学组织的发展轨迹。大学文化的内涵结构应主要包括精神、制度、物质和行为四个维度,大学文化的结构应是一个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综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在大学文化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维度之间不是相互独立和毫无关联的,相反,四者不可分隔、相辅相成。

      基于上述哲学视角的界定,大学文化的本质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是一种特殊而不可替代的创新型组织,大学文化是其本质属性。回眸12世纪中叶,世界上第一批大学于欧洲诞生,到今天社会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大学这一特殊的组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学在承担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与传播等历史使命的过程中,日益充分地发挥着其独特的文化功能,即大学在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传承、研究、融合、创新的功能。在近千年的时间里,知识及其学科专业催生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是大学自身存在、发展和不断创新、实现超越的文化基础。当代科学技术飞速进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在改善了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知识创新的强烈愿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不会否认大学在其自身发展轨迹中的教育性、阶级性、产业性甚至行政性的作用,但是,基于学术传承、研究、融合、创新的大学的文化性,却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大学是社会进步的“思想库”,是创新理念的发源地,是引领社会的风向标,而这一切,正是源于大学的本质属性“文化性”。从大学文化的本质属性来看大学的发展,大学应该坚持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统一、适应需求和引导变革的统一、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的统一,才能始终保持其永恒的文化品格,成为社会创新型组织的中坚。

      大学文化是社会不断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从人类发展的视角看,文化代表着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与水平,大学文化更是这种能力与水平的集中体现。自然是人和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人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而人类又以劳动这一人的本质为中介,创造性地影响和改变着自然界。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的、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相对于人类社会此前的历史而言,马克思所指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是一个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创新过程。尤其是当大学出现以来,人在自身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对知识的不断传承、研究、融合、创新,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得以深切变换、维持和延续,也使得人的创新属性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紧密。那么,在大学的组织结构和传播体系中,大学文化所代表的就不仅仅局限于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本身,它其实更是社会现实需要的力量不断增强、人的自我发展需求越来越高涨的内在体现,也是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必然结果。

      大学文化处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其核心是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再造。大学文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从大学诞生至今,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大学自身也在继承和变化中发展,这体现在观念、目标、制度、功能等许多方面,其中,大学精神作为贯穿其中的主线,深深根植于大学这种创新型组织的内核,是大学人始终追求的目标,它使得大学文化始终处于当下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使得沉淀于大学校园的精神和文化得以传承,使得大学在社会不断变迁的过程中,仍然能够维系对自身的认同,推动着大学不断调整和改变。在这个意义上,大学精神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是维系大学组织特性、信念追求的重要方式,它体现着大学人的理想,代表着大学自身的价值、观念和立场,承担着大学自我认同的重任,在引领大学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传承与再造。

      大学文化的主体是大学人,大学文化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影响和贯穿于大学发展的各个方面。大学文化的承载主体是大学人,它是凝聚大学人的精神纽带,体现的是大学人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对大学的认同感。不同时期大学文化的发展各有不同,但大学文化中始终蕴含的对大学未来的指向、自由的学术和批判精神、彰显大学人气质和独特精神的价值观,却始终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大学一旦产生,大学及其文化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不会因为人的主观意志消失或转移。大学文化使社会中的优秀个体与群体真正统一起来,在传承文明的过程中,大学文化就是大学人特有的存在和活动方式,它使人类的文化再生产成为最具活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部分。这是大学本身的结构与职责所决定的,也是大学的社会使命理应担负的。从人才培养的视角看,大学的育人过程实质就是文化育人,是使人实现从拥有技术到具备能力的转变、从获取知识到养成文化的转变。从大学发展的视角看,大学文化在社会进步中的教育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引领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大学人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影响和贯穿于大学发展的各个方面。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