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是中国出土文献大发现的世纪,尤其是战国属楚国的鄂豫湘楚地,因为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条件,成为集中出土文献最多的地区。楚地出土早期文献基本属于相对于中原文化独具特色的战国楚国,历来是学界研究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中西学术的交流,海外港台学界对于这些珍贵的早期文献的兴趣日益浓厚,研究也逐步深入。本文是笔者在研习楚地出土文献过程中所了解到的一些海外港台学者的研究概况,并试作简要评述。 本文的时间范围,限制在马王堆帛书公布后至关于郭店楚简的最新研究。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所谓“早期出土文献”主要是指战国秦代,其中,马王堆三号墓帛书虽由汉墓所出,但因此墓为西汉初期(文帝前元12年,公元前168年)墓葬,上距秦亡不到40年,考虑到古书流传的时间间隔,学界公认马王堆帛书多为先秦内容,故一并收入。所涉及出土文献的地域“楚地”,也是专指以战国楚的领地为限,具体说就是湖北为主兼顾湖南、安徽等地。 (一) 从研究者的地域分布看,主要有美国、日本和欧洲。 日本的汉学研究,不仅起步早、人数多、研究深、而且对新课题和资料的跟踪非常紧。他们的楚地出土文献研究活动形式也非常活跃,主要就是富有日本特色的读书班和各类学会、专刊。 专门研读楚地出土文献的读书班主要有:东京大学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研究会/包山楚简、二松学舎大学马王堆帛书研究会、大东文化大学郭店楚简研究班、早稲田大学简帛研究会、东京学艺大学睡虎地秦简研读班、明治大学秦简研究班、鸣门敎育大学郭店楚简研究班等。 欧美学者的分布比较分散,但所在机构不乏著名学府,尤以美国最为集中。他们的研究不同于日本学界,一般比较分散。但他们与中国学界的交流似乎更为密切,往往通过不定期举办各类国际研讨会加以交流沟通,最近的几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活动都是美国学术机构牵头或资助举行的。 东南亚主要是华裔学者,其中以马来西亚的郑良树和新加坡的刘笑敢两位先生最活跃 。此外世界各地的相关研究,与上述地区、国家就无法相提并论了。 (二) 由于在历次楚地出土文献里,以长沙马王堆、云梦睡虎地和荆门郭店简帛内容最丰富、种类最多、史料价值最大,因此,从出土文献研究内容和涉及领域看,海外汉学界对近年来楚地出土文献研究,也随着这些出土而掀起了三次讨论的高潮。 下面就按这三种文献做分类简介。 1、 马王堆帛书 1973年,在湖南长沙东郊五里牌处发掘了马王堆三号汉墓,所出帛书内容丰富多彩,内容有《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老子》甲乙种、《九主图》、《黄帝书》、《刑德》甲乙丙种、《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相马经》、《五十二病方》、《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长沙国南部图》、《驻军图》等。海外学者关于马王堆帛书,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学、思想史、科技史等方面。 对于这些帛书,日本学界的研究不仅起步早,水平高,而且有特征鲜明。首先是利用研究班形式,对帛书做了大量“译注”工作,如迟田知久教授的译注系列 。对于基础学术建设也很重视,在起步不久,就编纂了相关工具文献 。同时,日本学者的视野非常开阔,涉及领域很广。在语言学方面,橘纯信先生尝试利用灭亡丢帛书中的异文现象考察方言 ,猪饲祥夫先生则侧重于考察古地理古地图 ,科技史大家薮内淸先生的作品,则一如既往引起学界的热烈反响 。不过主要的讨论,还是集中于文献学和思想史。 文献学主要讨论帛书各篇文本及其与传世文献关系等方面 。众所周知,阴阳五行思想在中国古代源远流长影响巨大,甚至被顾颉刚先生称为中国古代的“思维律”,因而此次出土帛书《五行篇》受到特殊关注就疑点也不奇怪了,其中池田知久的研究尤为重要 。在汉初,著名的“黄老学派”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影响极大但史载阙如,此次马王堆帛书所出《老子》后附有若干古逸书多谈黄帝,正和传统观点相合,因此被认为的黄老学派的著作,这方面的探讨也只是才展开 。同属于儒家文明的日本学者对儒家主要经典《易传》的研究也很深入,限于当时资料尚未全部公布,讨论主要集中于《二三子问》和《要》 。 进而有涉及神话和科技史研究的,如猪饲 祥夫对马王堆『南方禹臧』图的考察,其中以薮内清先生的帛书《五星占》论文尤为著名 。此外,安居香山和英国学者鲁惟一对《天文气象杂占》的研究,“赤堀昭的《阴阳十一脉灸经》研究,村上嘉宝、大西克也的《五十二病方》研究,山田庆儿对医术与咒术的探讨,阪出祥伸对导引术的考证” ,也闻名已久,但尚未有缘得见。 西方汉学界对于马王堆帛书的兴趣很浓厚,在资料公布不久,各种概论与介绍性的论文就接踵而来,如夏含夷英译和多米妮·赫泽德译 。其中尤以韩禄伯的翻译最为通行,他译注的马王堆帛书《老子》自1989至1993年间在美国、欧洲连出7种版本,最新一版于2000年出版,成为西方汉学家在此方面的标准读本 。 在各来专门性研究中,欧美学者的注意力似乎比较多集中在古代思想和哲学方面,其中《易传》 、黄老学派受到关注较多 ,讨论也主要集中在学术史(学派及其之间的渊源与关系)、政治思想史 。 与日本不同,西方汉学对马王堆帛书的研究很少涉及科技史的。唯一的例外是夏得安,他利用马王堆帛书医学部分的《五十二病方》进行古代科技史和信仰的研究与翻译 。其他就只有对古代房中术和术数的讨论了 。这方面马克对《刑德》的研究素负盛名,最近已经有汉语翻译介绍到国内 ,最近,他又与夏德安、汪涛等对2000年新公布的马王堆帛书《式法》进行了讨论。 纯历史学部分文献有《战国纵横家书》,这是与传世的《战国策》相似却有不完全相同的一个逸籍,记载我们未知的史实颇多。对于它的讨论有本文和历史两个方面 。据说美国已有关于《战国纵横家书》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过 。 西方学者基于不同学术背景和视角比如语言学(语法和修辞) ,往往能够在我们比较熟知的数据和方法中捕捉和发掘出独特不为国内学界察觉的内涵。 2、云梦秦简 云梦睡虎地秦简是首次发现秦简、而且是在楚地所出的秦简,共1155枚。内容包括了《编年记》、《语书》、《吏道》、《日书》等,其中最为珍贵的是秦律,关于秦代法律,传世文献史料记载很少,因此价值尤其高。从墓葬时代判断,这些律文是秦统一之前的法律。由于睡虎地秦简的数据相对马王堆和郭店等简帛内容比较单一,所以相关的讨论也主要是集中在法制史方面。 对于睡虎地秦简的研究很深入,据统计,迄今为止有关研究早已过千种,其中海外学界尤以日本学界为多。研究法制史、政治史本是日本东洋学界所擅长,根据已经出版的日本学者崛毅先生的中文版论文集《秦汉法制史考论》后附参考文献 ,1776至1987年12间就有日文专门研究138种,还有韩文著作数种 。初资料公布之初教多的介绍和概论之外,讨论主要集中在战国秦汉法制史方面,涉及汉初官吏任命、土地与税收制度、法制思想史、籍帐制度、基层社会组织与等级、劳役刑罚等,间有涉及文献如《商君书》者。相对而言,西方的相关研究比较少一些,除常规的资料介绍如对《封诊式》的译介外 ,兴趣主要在对秦代法制体系中的整体性考察,间有涉及墓主“喜”的身份方面 。 3、郭店楚简 自从郭店楚简公布后,各国学者迅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以往楚地出土文献不同,郭店楚简时代早,有大量的严格意义上的古代典籍,这就为我们了解古代文献的流传过程和价值提供了宝贵的早期实物左证,进而可以追溯古代学术史和思想史。 西方学者关于郭店楚简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第一是出土文献的文本问题。包括了从马王堆帛书开始就一直受到关注的《老子》、《五行》,以及新出现的道家文献《太乙生水》。此方面的比较集中地收入了艾兰与魏克彬编着的、由美国古代中国学会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合作出版的达慕思学院简帛研讨会论文集里 。致力于这一课题的西方学者包括了韩禄伯、夏德安、魏克彬、罗浩、戴卡琳、谭朴森、汪涛、瓦格纳以及黄保罗等。其中《老子》的文本问题是热点。因为《老子》自从20世纪初被“疑古”学派疑伪之后,它的成书年代一直是一个争讼不已的疑案。这次郭店楚简出有比较完整的《老子》文本,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因此,数据一公布就被广为译介整理 。同时,早期《老子》文本的流传、语言风格和后来的编次变化又是一个新生出的课题 。 此外,郭店楚简的其他篇章也受到了重视,例如金安平对《尚书》和《成之闻之》的比较研究 、顾史考对《儒家者言》等诸简分篇的看法 。在讨论过程中,学者们对于文本构成分析又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鲍则岳、罗浩、谭朴森等人开始对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 第二是思想史和学术史研究。相对于以往西方学者的讨论最集中于思想史、研究,这次显然要均衡得多了 。在学术史研究中,中国学者争论最热烈的《缁衣》,西方学者的参与程度也与其对文本的兴趣虽然不能相提并论,不过其中仍然不乏高水平的研究。比如艾兰在早先研究中就曾经指出中国古代哲学中作为最基本范畴的来源的“水”的隐喻具有特殊意义 ,这次郭店楚简中《太一生水》的出土正显示了这一具有潜力的研究前景。相比较之下,雷敦龢、戴卡琳和贺碧来对于《太一生水》的考察则专著与它与《老子》的学术渊源 。 在利用郭店楚简的儒家文献部分,著名的新儒家学者杜维明先生则敏感于郭店竹简对于先秦学派之间互相渗透关系的价值,尤其是其中的子思、子游学派,并指出这于中国儒家传统的人文精神具有莫大意义。王安国也持同样意见,认为《缁衣》的出现对久已失传的子思学派提供了宝贵史料。加拿大叶山先生却怀疑杜先生的乐观观点,他对郭店楚墓竹简竹简与子思学派关系持怀疑态度,认为就郭店楚简所反映的内容看,尚不足以证成此种观点 。楚简儒家文献部分还引起了学者们对《中庸》在中国哲学史上地位的再思考,有些结论与国内学者颇有异趣。如安乐哲通过研究郭店简中的属于已经失传的《子思子》的有关文献(《五行》、《性自命出》等)认为,《中庸》不是对《论语》、《孟子》等的覆盖,而是一种补充。它还受到道家的影响。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儒家版的《老子》。尽管《中庸》是一部混合多种思想的文献,其中部分根据出土文献可以早到公元前4世纪,但是就其主体而言《中庸》的成书年代应该是秦和汉早期的作品 。 在此方面比较有限的讨论中,出现了结合不同出土文献综合考察的趋势,比如美国学者罗凤鸣先生对郭店儒家典籍和包山楚简法律文书中蕴涵的法学思想的评论、和韩禄伯对各种传本《老子》(郭店简本、马王堆帛书和其他传本)的比较探讨其间的哲学思想的变化 。这些都显示了最近西方汉学界在相关研究中的有趣取向。 与西方汉学界相比,日本学界的研究现状更加令人振奋。无论是学者人数、成果数量还是学术水平,这个拥有悠久研究中国历史的国度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水平。 在思想史方面最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学界对中国古代的“五行”观念的研究。从马王堆帛书公布开始,这就是他们的关注重点之一,论著颇多 。郭店楚简《五行》的出土,为这一课题的深入再次提供了宝贵数据,由此,专门的论著数量日增 。其中东京大学的池田知久教授的相关研究最富盛名,他在马王堆帛书出土后,就对其中的《五行篇》作过较深入研究并出版了专著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五行观念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演变和作用之类纯学术思想史范围内。 在文献学方面,情况与马王堆帛书刚公布时候略有不同。在已经有多来源版本、研究已经展开一阶段的情况下,对《老子》的讨论比较多,而且多集中在出土和传世文本对读方面 ,纯文献学的论著反而比较少见 ,说明相关的研究开始细化、具体化了。在对各种《老子》文本的根本性的认识上,学者们逐渐达成共识,即:《老子》并非从最初就具备了五千言完整形态,五千言并非自春秋末起即已通行。 黄老思想与《老子》的关系并非《老子》单方面地对黄老思想施以影响,实际上它们是互相影响,这导致黄老思想与今本《老子》的最终形成。《老子》最初也不具备反儒特征,这一倾向是在战国中期至末期的黄老派与儒家(尤其荀子学派)的对立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在谷中信一先生的研究中表现得最清晰 。 经过了马王堆帛书的酝酿后,道家各篇的研究继续深入 ,此外的属于儒家部分的文献除《缁衣》外仍然显得比较冷寂 。 与马王堆不同,郭店楚简几乎没有涉及到科技思想史史方面的史料,有鉴于此,平势隆郎的论文就显得慧眼独具了 。 如果说马王堆帛书标志着最近几十年来海外学界研究楚地出土帛书热潮的开始,那么郭店楚简就标志着这一领域的成熟。日本学界在这方面表现得最明显。成熟的标志之一是专题综合性研究的出现,一些学者开始把自己的多年心得汇总出版 ;标志之二是工具性文献的编纂是一个学科逐渐成熟的标志 ;标志之三是一向为中国学者独擅的文字训诂领域,日本学者也逐渐开始重视并加强 。 除马王堆、睡虎地和郭店之外的楚地出土文献,也受到了海外学界的重视。但是无论就其广度、深度还是研究成果数量来说,多不占主要地位。加之本文篇幅所限,在此就存而不论了。有关情况,可参阅英文汉学期刊《古代中国》的有关综述介绍。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近年来海外对楚地出土文献的研究方面,由于历史和文化渊源,日本东洋学研究古代中国的水平无论是时间、水平和人员来说,都是最优秀的。楚地出土文献虽然是新兴学科,但是凭借其深厚的学术积累和传统,日本学界的研究数量质量仍然是中国以外世界各国中首屈一指的。日本学者的研究范围广,除传统的文献、历史外,还涉及了思想史、学术史、社会法制史、科技史诸方面。近来在东京大学等著名学府和池田知久等著名学者的大力推动下,新锐学者辈出,后继兴旺。可以认为在未来此方面的研究中日本的领先仍有相当潜力。 欧美学者的水平近年来提高很快,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造成的不足日益得以克服。并且基于其特有的学术和知识背景,欧美学者在思想史、社会史和宗教史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善于展开“客位研究”以发掘东方学者“身在庐山”的学术盲点。同时,在文献整理等原先一向为东方学者独擅的领域里颇有齐头并进的趋势。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近来海外学者对楚地出土文献的研究仍然有其局限。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历史学研究尚不多见,好的论著也主要集中在思想学术史、社会与科技史方面,仍然缺乏解读原始数据、进行文字考释的那里。研究主要基于国内学者的释文,这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海外学者优势的发挥。不过,随着新资料的增多、中外学界在研究领域内交流的深入,这一局限相信会日益消弭的。 (三)主要学术研究活动 海外学界近年对楚地出土文献研究,组织了一系列的组织和活动。就日本学界而论,主要是研读班和研究学会,这是日本学界传统的学术研究方式。主要的楚地出土文献研读班主要有以下这些: 一、研读班 1.东京大学马王堆帛书研究会 1995年成立,由池田知久敎授主持。该读书班已经出版的相关成果有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前古佚书经法《四度篇译注》、《论篇译注》、《亡论篇・论约篇译注》,以及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周易《二三子问篇译注》的(二)和(三)等。 2.二松学舎大学马王堆帛书研究会 池田知久敎授1996-1998年在二松学舎大学任教期间成立,已经结束。成果有马王堆《老子》甲本Vol.后古佚书《明君篇译注》(一)(二)(三);《九主篇译注》(渡邉贤编着,《中国出土资料研究》创刊号)。 3.东京大学郭店楚简研究会 成立于1998年,由池田知久敎授主持。郭店楚简已基本研读完毕。成果主要有专著《郭店楚简老子研究》(池田知久)及相关论文。截至2002年,《郭店楚简的思想史研究》已编辑出版五Vol.,其中对《缁衣》、《鲁穆公问子思》、《忠信之道》、《五行》、《成之闻之》、《性自命出》进行了译注,第六Vol.也将出版。 4.大东文化大学郭店楚简研究班 成立于1999年,由池田知久敎授主持。成果有《郭店楚简的研究》(一)(二)(三),其中对《太一生水》、《鲁穆公问子思》、《忠信之道》作了《译注》,并有相当的专门论文。 5.东京大学包山楚简研读班 成立于1999年,由大西克也副敎授主持。主要成果不详。 6.东京大学包山楚简研读班 成立于2001年,由平势隆郎敎授主持。主要成果不详。 7.早稲田大学简帛研究会 成立于1997年,由工藤元男敎授主持,已经研读了《包山楚简》与《郭店楚简》。还研制了包山楚简数据库。 8.东京学艺大学睡虎地秦简研读班 成立于1997年,由太田幸男敎授主持,主要成果不详。 9.明治大学秦简研究班 由明治大学松崎つね子敎授主持,已经结束。主要研读《睡虎地秦简》,并专门对睡虎地、放马滩、九店等地出土文献里的日书进行专门讨论。其成果有《睡虎地秦简一字索引・日书甲乙种对照表》(明徳出版社,2001年)、《睡虎地秦简》(明徳出版社,2002年)。 10.鸣门敎育大学郭店楚简研究班 成立于2000年,由鸣门敎育大学斋木哲郎先生主持,研读郭店楚简《老子》。主要成果不详。 11.北海道大学简帛研究班 由北海道大学近藤浩之先生主持,主要研读《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主要成果不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