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奥运”,从人文的视角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既涉及体育伦理的问题,也涉及经济全球化中的文化问题。这对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补和建设奥林匹克运动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奥林匹克精神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这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古希腊人创造了古代奥运会,古代奥运会追求的理想和丰富多彩的竞赛方式,表达出对善与美的追求。它强调形体的健与美,这种健与美不仅是指体魄强健,而且指精神健全,身心和谐发展。奥运会的优胜者被视为善与美的典范而受到人们的尊敬。古代奥运会所表达出的体育理念,带有古希腊人文思想的印记。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在恢复古代奥运会最美好的文化精神和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创立的,“更高、更快、更强”是它的宗旨。通过身心全面训练的特定方式,把古代奥运会追求形体的健与美推向更高水平。通过体育运动的对抗,展示人类共同的体育理念。这种展示是不同民族之间一场人性的对话。因而,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比赛的盛会,也是人类文化交流的盛会。 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竭力主张,奥林匹克运动应教导人们通过体育竞赛促进人的心理、身体及精神的锻炼而达到个人的最佳境界。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宗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奥林匹克运动始终追求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促进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人的沟通与协作,为建立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服务。奥林匹克运动的追求是对人文精神的追求,体现着人性关怀。因此,我们说,奥林匹克精神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所带动的奥林匹克运动已不单纯是一种体育活动,而是展示人类人文精神的重要窗口;它所宣扬的和平、友爱、平等、尊重、理解、拼搏等思想,已超越了体育本身的范围,成为人类对人性关怀的要求。 奥林匹克运动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古希腊文明和文艺复兴运动对奥林匹克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最初对于人文精神的认识就是从“身”与“心”两个方面认识的。“身”含形体的健壮与俊美。因而,在荷马时代,人们为了追求形体的俊美,休闲时,常常在体育场锻炼。基于这样的人文理念产生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最初的人文追求。希腊城邦制建立以后,开始强调教育。对于希腊人来说,教育就是一种教化。所谓教化,是给予人一种更完善的人格,更高更美的情操。受这种人文思想的影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强调教育。文艺复兴运动,西方人文思想强调理性,即把精神的、灵魂的、理性的真、善、美作为至高无上的追求。古希腊文明和与之承接的古罗马文明中的人文精神,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源泉,是奥林匹克精神人文思想的渊源。人文奥运口号的提出,是中国北京对奥林匹克精神中人文思想的深刻把握,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不断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中国作为有5000多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为什么能够接受明显带有西方人文思想的奥林匹克运动呢?这是因为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虽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也有相通之处,奥林匹克运动虽然带有浓郁的西方人文色彩,但是它的“更高、更快、更强”,追求人精神的最佳境界的思想,与中国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思想是一致的,中国人文思想中蕴含的民本思想及和平思想与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这些相通之处,使中国能够接受奥林匹克精神,并加入到奥林匹克运动之中。 北京之所以能提出人文奥运的口号,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思想。中国的人文思想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西周时期,中国的人文精神就已萌芽。“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儒家思想对中国人文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家经典《孟子》、《大学》、《中庸》、《论语》,以及《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是对儒家思想与中国人文精神的系统而又完整的阐述。当然,中国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对中国的人文精神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的人文精神在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神灵以及自身道德与欲望的关系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因而它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代或是将来,都为人们或将为人们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诸多方面的问题提供智慧和理论依据。 当人们步入现代社会后,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20世纪,世界已出现“发展性危机”,即现代化的危机。这是因为现代发展严重失衡与过度开发引起的。20世纪科技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渐渐地,人们偏向于自然科学,以为自然科学是世界文明的主要因素。工具理性的泛滥,人文科学渐渐失去了为人提供安身立命的终极价值的作用。人文的失落,使社会在发展中出现了不协调,20世纪下半叶世界出现了大气污染、森林破坏与耕地缩减、淡水与海洋污染、能源危机、全球变暖等等。这种现代生态失衡现象是人类过度开发自然的结果。这种结果随着现代经济GNP的增长而加剧。人类自以为骄傲的征服自然的行为正在受到自然的惩罚。这种不协调,工业理性无法给予回答和匡正。人类在发展中所遇到的尴尬再一次证明人类的前途不单是由科学来决定的。我们承认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化工具,对人类的文明进步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没有蒸汽机的发明,就不会有18世纪的工业文明,没有工业文明,就没有今天所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但是科学技术只能解决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问题,如何改造世界,工具的理性不能给予回答,只有人文的理性,才能给予提供。人类在饱尝失去人文精神的苦果后,终于醒悟到人文精神的重要。经济学大师哈耶克曾说过:“当自然科学家急于尝试将其专业思维习惯应用于考虑社会问题时,却常常不可避免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科学只解决发展中的技术问题,而人类社会要持续发展还需要人文科学的支撑。与全球性生态危机同步增长的是全球性的精神危机。社会的发展从来就离不开对人文科学的依赖。因为社会的发展既需要物质的基础,也需要精神的支撑。没有精神追求的社会,富有也不会给人类带来幸福。因为在没有精神追求的社会,人们在利益的角逐中,没有理性、公正、博爱,只有对金钱赤裸裸地追逐。自人类产生以来,其精神世界的所有问题,只能依赖于人文科学作出解释,因为科学技术不产生伦理道德,工具理性不能代替价值理性。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与全球性的精神危机呼唤着人文科学。 人文奥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被提出来,不仅仅反映了人类对以往教训的记取,而且大有弘扬人文精神之意。因而,人文奥运产生的意义,不只是成功地举办一届最出色的奥运会,而且,也是重建社会人文精神,促进人文精神在社会的回归。这样来说,人文奥运拓展了蕴涵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人文思想的适用范围,从社会更广阔的层面上提出了人文的问题。这是有据为证的。人文奥运以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为基础,就包含有生态环境、高科技发展的问题。不论是生态环境还是高新科学技术的运用,都是以人的发展和为人服务为中心的。由此可以进一步看到,人文奥运突破了奥林匹克运动人文理念的适用范围,在人文内涵上有所丰富和发展。 那么,北京200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的理念,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会带来什么呢?奥林匹克运动虽然从一开始就包涵着人文思想,然而自觉地从人文的视角审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当属中国北京。人文奥运不仅抓住了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同时也为弘扬与发展奥林匹克精神提供了一个平台。由于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西方,因而奥林匹克运动不论在运动的形式上还是内涵上,都带有西方人文精神的明显特征。如果仅仅是特征还好,问题是,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人文思想基本上是西方的人文思想。奥林匹克运动是世界性的体育运动,它所包容的人文思想不应该仅仅是西方的。如何推动奥林匹克运动中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使奥林匹克运动真正成为跨文化、跨民族、跨国度的世界性文化体系,正是北京提出“人文奥运”的意义所在。 东方与西方的人文精神由于源自不同的母体文化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人文精神代表着东方的人文思想,这种人文思想的核心内容是集体主义的。而西方的人文思想强调的是个体。打一个比喻来说,人文思想“以人为本”的人,东方的理解是一个大写的人(集体),西方的理解是一个小写的人(个体)。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在对人自身价值的认识上,东西方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东方,人与人的关系突出“礼”的观念,而西方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东方,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被完全融入社会之中,而西方,个人的行为从社会整体中分离出来,成为超越社会的力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东方重集体,西方重个体;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东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即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