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范围颇广,包括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教育、风俗等等。文化既有时代性(历史性),也有民族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良莠杂陈,其内涵究竟如何界定和评析,真乃让人挠头的大大难题也。正值春风送暖之时,一条文化新闻扑面而来,让我五味杂陈,诸位可否已“先睹为快”乎? 据3月2日《大众日报》报道,中华文化标志城创意规划方案征集新闻发布会3月1日在京举行,标志着这一国家宏大文化建设工程步入操作阶段。对此,不仅与会各界人士心情激动,就连远在海外的华人,甚至美国纽约市市长,也致电祝贺。 众所周知,文化发展和演变有自身内在的范式和规律,必须紧紧贴近实际、贴近民众。然而,在该工程的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名单中,难觅真正懂得文化问题的学者或专家的踪影,而地位显赫的地方官员则当仁不让、忝列其中,这虽然突显了领导重视的一贯传统,但总让人闻出传统官本位社会中官者通吃、君临一切的怪异气息。 去年,知名学者李零置大众的趣味于不顾,出版了《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彰显出其独立、清醒的批判精神。书评家丁国强先生在2007年6月15日《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李零所对抗的不是孔子本人,而是那些强加给孔子上的种种谬误,而这种种谬误的出发点就是掩饰孔子的真实面目,按照政治功利的目的首先要给其戴上神圣的面具,以达到掌握话语霸权的目的。……如果没有对孔子的‘同情之理解’,没有对《论语》文本的细读精解,孔子就只能是一个可以被任意肢解的符号。无论是尊孔,还是批孔,都是按照各自目的对孔子进行符号化加工的过程。热捧也罢,痛骂也罢,都与孔子关系不大。在孔子的招牌下面,有多少谎言、骗局,高明的或拙劣的表演在变着花样呈现出来,甚至连‘重新认识孔子’也成了一种借口。”就中华古典文化而论,我们既要与时俱进,使之不断丰富和革新,以融入现实生活世界,也要警惕中华古典文化被物欲、资本、权力等因素浸淫、扭曲或篡改,从而背离了文化的原意和功效,异化为某些人或群体获取各种功利的招牌或工具。 在我看来,如此巨大的文化工程,筹建目的不可小觑,必须端端正正。然而,“中华文化标志城”打着中华之名,却有名实不符之嫌,未免遭人诟病和狐疑。“中华文化标志城济宁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于2007年12月发布的《中华文化标志城初步规划汇总方案》“前言”谈道,“山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华文化标志城工作,省九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部署。”“省委九届二次全会报告”则指出:“要搞好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规划建设,使规划建设的过程,成为全民讨论、形成共识的过程,成为扩大齐鲁优秀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过程,成为进一步确立山东文化建设领先地位的过程。”这已经明显透露出这一工程的真实目的和旨趣所在。中华文化洋洋大观,岂是一地一域文化所囊括的?这一工程似乎美其名曰“齐鲁文化标志城”更为妥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