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孙悟空打死的第一个妖魔是谁? 自从孙悟空被菩提祖师逐出师门,回到花果山、重归水帘洞之后,他做了一件看起来很不起眼,实际上却对他有着重大意义的事情。 在《西游记》第二回的末尾部分写道:孙悟空刚回花果山,就发现自己的猴群受到了一个叫做“混世魔王”的妖魔的欺负,不仅抓走了许多猴子,还差点霸占了水帘洞。孙悟空当然咽不下这口气,所以,他要找到这个魔王报仇。 关于“混世魔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魔王,书中竟然找不到半点线索——几乎没有只言片语关于它的描述,唯一明确的只有两点:他比孙悟空高大,而且手拿一把板大的钢刀。这看上去非常的不合理,翻遍整部《西游记》,除了某些跑腿的小妖之外,很少看到出场的妖魔鬼怪没有面目的(后面还有一个,我们还将专门讲到)。而且,小说进行到这里,应该是发展到一个比较值得期待的时刻——到了充分展示孙悟空自己的本领的时候,为什么作者却选择了一个完全没有面目的魔王让孙悟空去打呢? 细细看来,我们却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描写的怪物,却是在这里最该出现、也最无可写但又必须要写的东西。虽然我们什么也没有看见、好像作者什么也没有告诉我们,但答案就在最显眼的地方: 我们从它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分晓。 “混世魔王”。 一般地说,在生活中,我们就能看到不少的“混世魔王”, 可是,我们把什么样的人称为“混世魔王”呢? 在《隋唐演义》里,有个人人皆知的“混世魔王”,他的名字叫做程咬金。他的为人是什么样子?你可以说他浑浑噩噩、不通人情世故、空有一身力气、会得三招两式、目无王法(也不知道什么是王法)、一度也是惹事生非、横行霸道、更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主。就凭着他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怕、什么也不争、也没什么野心,却偏偏当了众位绿林好汉的头,直接过了一回皇帝瘾。当然,他只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形象,与一般的“混世魔王”有很大不同,即使这样,但他的本性离“混世魔王”却是非常接近的。 生活中的“混世魔王”,除了不具备程咬金身上某些好的品质之外,其余的全有。归纳起来就是:整日里无所事事、总喜欢惹事生非、弄不好横行乡里、为非作歹、常常干些目无法纪的事情、天不怕地不怕的角色、浑浑噩噩、没有生活目标、也不知道生活意义。这种人,第一没有生活目标,终日里无所作为;第二没有太多的道德规范,惹急了亲娘老子也不认;第三没有法制观念,想怎么就怎么,任意胡为;这种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虽然整日里忙忙碌碌、不知到停留,却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有的“混世魔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性格极度外露、情绪化特别明显,就像脸上刻了字、身上贴了标签,举手投足之间,就能让人感觉到魔王驾临。 所以,当作者告诉我们,这个魔王就是“混世魔王”的时候,其实,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已经悄然为它画了一张脸谱,这是一张太过普通和熟悉的面孔,所以作者根本就不用花笔墨来描写,否则,“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嫌疑。这就是“混世魔王”这个角色最无可写的缘故。 但是,作者为什么要给我们安排一个这样的角色出场呢?也就是说,为什么必须要写呢? 孙悟空学道归来,他心里一定非常清楚,自己最该做的事情是什么:是继续修炼,用他的方式修炼人性。这也是整部《西游记》一条暗藏的主线——人性的修炼和发展。虽然从小说的字面上看,孙悟空是要消除身边具有的隐患的魔王,但作者的真实意图却是要让我们看到文字的背后,孙悟空是怎么按照自己的方式(也是一般人应该经历的过程)来修炼自己的人性的。 所以,当“混世魔王”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看到,它出现的意义已经不在于它是一个即将被本领强大的孙悟空杀死的魔王,而在于这个魔王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就是说,孙悟空杀掉他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既然在我们大家的心里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混世魔王”的形象,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当一个具备了“混世魔王”特点的人物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心里总免不了有一种强烈的烦躁和不安,那时候,我们所能做和所能想的事情只有两件:要么远远的躲开,所谓的“惹不起还躲不起”,“三十六记,走为上”;要么,心里恶狠狠的想,干脆下决心杀了他,消除祸患、斩草除根。为什么我们会这样做,或者这样想呢?因为“混世魔王”那种极度外显的性格特点会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威胁,让我们的内心缺乏安全感。作为普通人来说,这中威胁和不安,总是难以抑制地让我们的呼吸加快、情绪激动,迫使我们采取行动:要么跑、要么比他还凶,以消除这种威胁和不安。 我们已经知道,孙悟空学道归来,他要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修炼人性,所以,他会不可避免地反省自己。于是,他能够很清晰地对自己的性格做些观察和清理,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作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处理。这时候,他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性中哪些东西是绝对不应该保留的,例如,类似“混世魔王”那样的极度外显的性格,以及类似“混世魔王”那样的行为方式,那是万万不能保有,需要赶紧从身上清除出去的。既然看到了这一点、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凭借孙悟空拥有的良好的行动力,加上他因为被菩提祖师赶走后“痛定思痛”的反省,他当然需要果断地和自己身上的这些人性弱点做一个断然决然的了结。所以,作者为我们安排了一场战斗,孙悟空挥起大板刀,把这个没脸没谱的“混世魔王”一刀劈成两段,为什么是两段?那就是说,誓与内心的人性弱点一刀两断。 在人性的修炼之初,很容易看到自己身上明显外露的不足之处,“混世魔王”就是一种,比较容易觉察和消灭,这也是作者必须要写的。 但是,虽然杀死了“混世魔王”,人性的修炼前进了一步,但如果以为简单的一次行动,就可以让人性完满,这毕竟是孙悟空的一厢情愿。 我们丝毫也不能否认,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人性的完满而努力,也在不停的反省自己并不停地下决心和做些实际行动以达到改善的目的。但是,我们总不可能径直地告别自己的过去,从此踏上一条光辉灿烂的阳关大道——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有时侯还会出现局部的倒退——人性的修炼更是如此,相比之下,它更是一个充满了徘徊和倒退的艰苦过程,没有十足的力量和约束,要获得真正的、巨大的进步,却是千难万难的。 孙悟空也是这样,当他下定决心和自己觉察到的人性中的不足之处一刀两断的时候,他以为自己的修为又前进了一大步。事实是这样吗?如果人性的发展就靠这么简单地想想和下点决心就能够修炼完满的话,那世界上也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曲曲折折、爱恨情仇和喜怒哀乐了。因此,孙悟空的内心注定还要经历一番强烈的挣扎,而他的修炼之途,也一样注定要经历更加漫长的浩劫。 不是吗?孙悟空很快就做出了两件大事:闹龙宫和闹地府,也自此拉开了一部《西游记》热闹的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