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逻辑与逻各斯和思想(1)-逻辑学
来源:  作者:张贤根  点击:次  时间:2001-12-1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四、逻辑的克服与思想的任务
 
    理智与思想的偏差,必须通过回归始源的思想来克服。克服逻辑是要消解逻辑与思想的偏差,保持思想的纯正。进而,为思想确立自身的任务。在海德格尔那里,思想的事情是同一的事情,这表明一切思想在本性上是思存在。这与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是不一样的,西方形而上学把同一性看成是一种等同性,即思维与其指涉的对象的同一,遮蔽了事物自身的同一。海德格尔认为同一的本性是让共属,即思想与存在的共属一体。但这却并不意味着单调,“思同一事情,思其同一性之丰富。” [20] 思想与存在的关系,不再是追问,而是倾听。何谓同一性呢?“我们必须把同一性理解为共属一体。” [21] 同时,海德格尔把同一与相同作了区分,“但同一(das Selbe)并不是相同(das Gleiche)。在相同的东西中,区分消失了。
 
    而在同一的东西中,区分显现出来。一种思想越是明确地以同一方式被同一事情所关涉,区分则越是驱逼地显现出来。” [22] 有区分的同一才是真正的同一,思想的同一。海德格尔把思想与哲学区别开来,哲学就存在者的存在,去探索存在者是什么。哲学行进在通向存在者的存在的途中,也即关联于存在而通达存在者。哲学往往与理性关联,“另一方面,哲学不仅是某种理性的东西,而且是理性的真正守护人。” [23] 而思想则是思存在,关切存在自身。当然,两者也会发生转化,就存在者存在而言,当追问存在者是什么时,思想成为哲学。问题是,“我们从未走向思,思走向我们。” [24] 思向我们逼来,迫使我们去思。思想与哲学的区分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旦我们熟识了思之本源,我们可能冒险将脚步从哲学中退出,迈进存在之思。” [25] 无疑,这是思想的冒险。
 
    在近代,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语言也被技术化和逻辑化。同时,海德格尔认为哲学由于不再思存在必然终结,这乃是由于思想被座架所支配。回到思想的事情自身,就是摆脱受语法和逻辑规定的因果律,把存在自身作为思想的根据。“从‘思想的事情的规定’出发,博德尔看到了智慧和哲学的思想结构的明显不同:前者是‘规定——事情——思想’,后者是‘规定——思想——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哲学中的思想比智慧中的思想在思想结构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智慧中事情优先于思想,而哲学中则是思想优先于事情。而这种差异在于:智慧是关于人的规定,亦即关于人的居住的话语;但是哲学是关于理性的规定,是思想的逻辑。” [26]思想的事情是同一的事情,“思就是使你凝神于专一的思想。” [27] 真正的哲学作为爱智慧,是对智慧的纯粹之思的不断的切近。
 
    对存在和意识的不同强调,是海德格尔与胡塞尔思想的一个重要差异。在海德格尔那里,走向事情自身,就是走向存在自身,也就是走向语言自身。由逻辑返回逻各斯,思想乃思存在,思想在存在的规定下成其自身。思想的事情也各有不同,海德格尔的思想及其独特表达本身,就是一种从哲学走向智慧的一种卓有成效的努力。“克服流传下来的逻辑并不是说要废弃思想而让感情统治一切,而是说要进行更加始源、更加严格的与存在相归属的思。” [28]  在海德格尔后期思想之中,语言具有规定性的作用,但这却不同于一般地建立根据。“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很早就开始了的对原因或根据的探讨,在后来的著作中最终也被抛弃,或者说被当作一种形而上学的遗产被否定和克服了。” [29]语言是最为本源意义上的无。退出哲学之范围,而返回到存在之思中,“因此思想就失去了它作为一种自发性活动的性质,思想只是接受和聆听存在的声音。” [30] 这是海德格尔克服形而上学的努力,也正是思想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2] Martin. Heidegger. Sein und Zeit [M]. 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 1977, 43.43.
[3]、[9]、[11] Martin. Heidegger. The Metaphysical Foundations of Logic[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4,1.19.217-218.
[4]、[6] Martin. Heidegger.Towards the Definition of Philosophy[M].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2000,14.187.
[5]、[7]、[8]、[28] Martin. Heidegger.Einfuhrung in die Metaphysik[M].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1983, 128.128.129.131.
[10]靳希平. 海德格尔早期思想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85.
[12]、[13]、[16]、[17] Martin. Heidegger. Wegmarken[M]. 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1976,           
    253.253.308.309.
[14] 彭富春. 无之无化——论海德格尔思想道路的核心问题[M]. 上海:三联书店,2000,69
[15]、[22] Martin. Heidegger. Identität und Differenz[M]. Pfullingen: Neske Verlag,1990, 31.35.
[18] .Martin. Heidegger. Unterwegs zur Sprache [M]. Stuttgart: Neske Verlag, 1993, 237.
[19] Martin. Heidegger.Der Satz vom Grund,[M].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 1997,156.
[20] Martin. Heidegger. Aus der Erfahrung des Denkens, 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 1983, 223.
[21] Martin. Heidegger. Seminare[M],Frankfurt am Main: Vittorio Klostermann Verlag, 1986, 23.
[23] Martin. Heidegger. What is Philosophy?[M]. New Haven: College & University Press,1958,23.
[24]、[25]、[27] Martin. Heidegger. Poetry, Language, Thought[M].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1, 6.10.4.
[26] 彭富春.走出后现代话语[J],哲学研究,1999,(1).
[29] [德]比梅尔.海德格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39.
[30] [美]赫伯特·施皮格伯格.现象学运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524.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