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医德的嬗变与重建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1970-01-01 08:00于哲学网发表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医院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在变,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也在变。医务人员的竞争意识、进取意识、经济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一些负面影响也随之产生。传统的医德观念正经受着巨大变革的冲击而产生了嬗变,医务人员产生的道德失衡、道德失范、道德失调等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基本原因,着重从强化宣传教育、强化从业意识、强化敬业意识、强化自身素质等方面加强医德建设,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市场经济;医德嬗变;医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必然使社会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医院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在变,医务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也在变。传统的医德观念正经受着巨大变革的冲击而产生嬗变,医务人员产生的道德失衡、道德失范、道德失调等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1  医德嬗变
   
    笔者理解的医德嬗变,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其意义发生损益、转换及变异的过程。其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1  利益驱动,医德失衡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传统医德发生变化,受利益的驱动,部分医务人员的是非观、利弊观、尊卑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医院的服务宗旨是减少疾病、救死扶伤,不能单纯以营利为目的。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成为方便用户自主经营的医疗卫生服务主体,既要讲求社会效益,又要讲求经济效益,二者一旦处理不当,必将导致见利忘义、医德失衡现象发生。医务人员从自身的利益出发,重复检查乱收费、收受红包、回扣以及开大处方等问题,由此扰乱医疗秩序,败坏了医德医风。
   
    1.2  价值背向,医德失范  国家对医院实行差额补贴的同时又使医院物质市场化,价格的涨跌使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受市场经济体系的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医务人员在遇到通过正当途径而利益得不到实现时,就可能寻求非道德补偿追求经济效益。医方提供超出患者实际需要的医疗服务,包括用费用昂贵的高精尖技术代替简单方便的适用检查技术;治疗中用高档药品代替适用的普通药品;用高级昂贵的技术材料代替普通安全的技术材料。把一些保健药品和营养品推销给患者,这些均增加了患者医药费用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医疗行业的形象[1]。
   
    1.3  效益碰撞,医德失调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医院建设和发展由依赖型向经营服务型转轨。医院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其经济效益。但是,医疗服务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直接衡量。而对患者,医院既有择优治病救人和救死扶伤的道义,同时又有承担医院运行成本不断增加的负担。在政府补偿不足的情况下,在具体实施中难免使二者产生碰撞。
   
    2  医德重建
   
    医德作为一种医院发展的内生性资源,是确保医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之一[2]。因此,强化医疗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仍然要首先从社会主义医德教育、敬业教育等方面入手,引导医务人员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树立正确的医德功利观。
   
    2.1  以人为本,搞好医德教育  (1)抓好理想信念的教育。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也是医德医风建设的核心。要教育职工正确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困难、利益、调整及一些问题,坚定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决心,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贡献力量。(2)对职工进行“三观”教育。即对职工进行新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通过教育使职工正确看待物质利益,正确对待个人、集体与国家的关系,把个人利益融入到集体利益之中。(3)对职工进行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教育。教育职工树立起患者是医院的“客户”,患者是医院职工的衣食父母的理念,正确认识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教育职工经常进行换位思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