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反现代化理论的视野:亚洲与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浪潮——解读艾恺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1970-01-01 08:00于哲学网发表

 

结语 

美国学者艾恺从反现代化理论的视角对现代化过程引致的全球反应作了历史的观察和理论的分析。他的结论是现代化与反现代化的一体两面,相伴始终。他从全球的反现代化思潮中提升出了反现代化理论的基本模型,并从对亚洲,尤其是东亚的历史分析中,看出了这个理论模型在亚洲或东亚的典型性。反现代化理论立足于现代化的破坏性视角,对现代化作出了尖锐的批评,对现代化的“好处”审慎地接纳并警视。提出了种种化解现代化弊端的办法,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价值。但艾恺在观察了全球反现代化思潮的历史行程后也得出一个具有深刻讽刺性、极其令人震惊的结论:一个视民族国家为敌的反现代化理论竟至于演成为一个民族国家帝国主义利益服务的高潮。这是许多这类反现代化意识形态所走过的路。以文化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的非西方(在此,“西方”特指现代化的原发型国家——英法)反现代化理论,由于内涵国家主义与文化主义、共相与殊相的基本逻辑矛盾,在现实取向中极易滑入极端国家主义的深渊,在欧洲,德国和俄罗斯的文化民族主义(日耳曼文化民族主义和斯拉夫文化民族主义)最终转轨为泛日耳曼主义和泛斯拉夫主义(德国和俄罗斯的帝国主义扩张理论);在亚洲,日本的文化民族主义(文化亚洲主义)最终“异变”为泛亚洲主义(日本帝国主义扩张理论)。因而我们要高度警戒的是:各种形形色色的反现代化思潮、文化民族主义思潮与国家主义思潮之间的微妙变化。在现实的持续的反现代化批评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不会自行消失的,除非与现代化“同归与尽”。反现代化批评的贡献与意义是:在批评的过程中,辨明了现代化过程的真正本质,也确定了人类应付的代价。

注释:

[99] 《东方与西方》是辨喜对于东西方诸文化之关系的最系统的论说,在他死后多年(1955)才在加尔各答出版。

[100] 参考《辨喜全集》,第4卷第151页。或[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02页。

[101] 参考《辨喜全集》,第4卷第152页。或[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02页。

[102] 参考《辨喜全集》,第3卷第276——277页。或[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03页。

[103] 参考《饮冰室合集》(专集卷五),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38页。也可参考上海《时事新报》,1920年3月3日至3月25日。梁启超的原话是:“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104] 艾恺指出:辨喜主张保留种姓制度和偶像崇拜,辜鸿铭主张保留缠足、纳妾、文盲等。

[105]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04页。

[106]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05页。

[107]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06页。

[108]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07页。

[109]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05页。

[110] 这一点与梁漱溟相似,梁也否认当前儒家文化的纯真性,并不主张保留当前的儒家文化。而辨喜与辜鸿铭则提倡保留全部的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二人皆认为本国文化是世界上真正的精神文化。

[111]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08页。引文见Stephen Hay:Asian Ideas of East and West(《东方与西方的亚洲观》),Cambridge:Mass.1970,P.298。

[112]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09页。原文见Muhammad Iqbal:The Reconstruction of Religious Thought in Islam(《伊斯兰原教旨的重建》),Lahoree,1944,P.186。

[113]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11页。原文见Muhammad Iqbal:The Reconstruction of Religious Thought in Islam(《伊斯兰原教旨的重建》),Lahoree,1944,P.187。

[114] 参考Muhammad Iqbal:The Mysteries of Selflessness,Translated by Arthur J. Arberry,London:1953,p32。

[115]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11页。

[116]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11页。

[117]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11页。

[118]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11页。

[119]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13页。

[120] 泰戈尔尽管不是严格的印度文化主义者,但是他还是认为:“将东方各个分离的文化聚集在一起,最适合的地方是印度,她是亚洲的心脏……将亚洲不同的文化的不同倾向带向一种基本统一的实现,促使东方就其自身的精神目标取得充分的自觉……”。“印度——亚洲心脏”论这一思想与辨喜相同。可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18页。

[121]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12页。

[122]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25页。

[123]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12页。

[124]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25页。艾恺指出泰戈尔“以为有一个可辨明的‘东方’的单一文化实体”,这个念头是西方的,而不是东方的。是西方对泰戈尔“最大的一个影响”。参考同上书第126页。

[125]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25页。

[126]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13页。

[127]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14页。

[128]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15页。

[129]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16页。

[130]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17页。

[131]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28页。

[132]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29页。

[133]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29页。原文见Mohandas Gandhi:Speeches and Writings of Mahatma Gandhi(《甘地演讲与著作集》),Madras,1934,p.311。

[134]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29页。

[135]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29页。原文见Mohandas Gandhi:Speeches and Writings of Mahatma Gandhi(《甘地演讲与著作集》),Madras,1934,p.1041——1042。

[136]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29页。原文见Gandhi:Hind Swaraj,or Indian Home Rule(《印度自治,或印度乡约》),Ahmedabed,1946,p.55,58,25,26。

[137]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29页。

[138] 艾恺认为,根据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文化“三路向”理论,印度与西方是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西方文化的“意欲”(意志动向)是向前征服环境满足欲望,印度文化的“意欲”则回转过头来要灭绝欲望,两者都依赖理智和抽象、外在的原则(绝对性);同时追求那些目标都期待达到其逻辑上的极限。另一方面,中国则在中间。中国文化建基于直观而非理智,她是厌恶极端的,是故,中国文化不将任何原则推究到其逻辑的极端。在西方文化中,视本能欲望之满足为“好”,那么愈满足愈“好”,其逻辑终端是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一种类型)。甘地的“好”(或者说印度文化中的“好”)则恰恰相反——是本能的控制与压抑;和西方一样,甘地也将这个抽象原则推论到其逻辑终端:既然控制和压抑人的本能欲望是“好”的,那么愈压抑愈“好”,完全禁欲就是“最好”,其逻辑终端就是绝对禁欲主义(个人主义的另一种类型)。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33——134页。

[139]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35页。原文见Mohandas Gandhi:Speeches and Writings of Mahatma Gandhi(《甘地演讲与著作集》),Madras,1934,p.329。

[140]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36页。

[141]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37页。

[142]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38页。

[143]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30页。

[144]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35页。

[145]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96页。

[146]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96页。

[147]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96——197页。

[148]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97页。

[149]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98页。

[150]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99页。

[151]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200页。

[152]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98页。

[153]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200——201页。

[154]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201页。

[155]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202页。

[156]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202页。

[157]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203页。

[158]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204页。

[159]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207页。

[160]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208页,脚注。

[161] 可以参考[日]西田几多郎:《日本文化の问题》(东京,1940),第3页。也可以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209页。

[162]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209——210页。

[163]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210页。

[164] 参考[美]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王宗昱、冀建中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65]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48——149页。

[166]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52——153页。

[167]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45页。

[168]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53页。

[169]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52页。

[170]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54页。

[171]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56页。

[172] 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及其反现代化思想,参考《饮冰室合集》(专集第5册),中华书局1936年版。也可参考上海《时事新报》,1920年3月3日至3月25日。

[173]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54页。

[174]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54页。

[175]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60页。

[176]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66页。

[177]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64页。

[178]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79页。

[179]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62页。

[180]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65页。

[181]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65页。

[182]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65页。

[183]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65页。

[184]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60页。

[185]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80页。

[186]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60页。

[187]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61页。

[188]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62页。

[189]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68页。

[190]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69页。

[191] 艾恺认为梁漱溟的儒家文化——现代化理论蕴涵的矛盾是:“儒家是一种后现代化的文化,却不可解地在古代出现,其结果使得中国文化——它只适合于后现代的社会——从未能完成自己。”见《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72页。

[192]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71页。

[193]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74页。

[194]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76页。

[195]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79页。

[196]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76页。

[197]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78页。

[198]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78——179页。

[199]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84页。

[200] 张君劢的合东西文化之精华为一炉的“德智主义”现代化方案具体表达为:“东方所谓道德,应置之于西方理智光镜下而检验之。西方所谓理智,应浴之于东方道德甘露之中而和润之。然则合东西之长,熔于一炉,乃今后新文化必由之涂辙,而此新文化之哲学原理,当不外乎吾所谓德智主义,或曰德性的理智主义。”参考张君劢的《张东荪〈思想与社会〉序》,《东方杂志》,第40卷第17号。

[201]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80页。

[202]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85页。

[203]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81页。

[204]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88页。

[205]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89页。

[206] 参考[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第190——191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