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性道德與當代中國婚姻之困擾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1970-01-01 08:00于哲学网发表

 二 
性道德對婚姻的困擾是一個歷史性疑難,在專制的封建背景下,這種困擾已經客觀存在。儘管封建性道德比今天更封閉,但其對婚姻的衝擊卻遠遠沒有今天強烈。原因在於,娼妓在封建社會是合法的存在,任何一個已婚男人只要有錢,就可以在妻子之外尋求性的補償,由性帶來的婚姻困擾至多只是在貧困的男人那裏才成爲現實。封建性道德的真正受害者是女人,封建婚姻將女人看成是生育機器,女人的性權利遭到了根本剝奪。即便一個女人不能從丈夫那裏得到性快樂,她也只能責怪自己命運不好,因爲封建的法律與文化絕不允許女人以犧牲婚姻的方式換取性滿足。這樣,存在於女性身上的性困擾只是作爲女人的個人災難而存在,並沒有構成對婚姻的否定。相比之下,今天的情況已迥然不同,性交往已被國際社會理解爲公民的基本權利[6]。中國人雖然不像西方人一樣開放,但有一點基本上已經形成共識,即婚姻必須以愉悅的性關係爲前提。當人們無法從婚姻中取得性愉悅時,就會突破性道德的阻隔而在婚姻之外尋求慰籍。社會交往的擴張則直接導致了更大頻率的性喚起,這也在客觀上對婚姻的穩定構成現實威脅。 
當代性道德帶來的婚姻困擾,其焦點在於性關係作爲一種特殊權利被婚姻所壟斷。從理論上說,也僅僅只能從理論上說,要擺脫性道德對婚姻的困擾,唯一的辦法就是解除性行爲與婚姻之間的一一對應關係,把性行爲不再看成夫妻之間的專有行爲,確認婚外性行爲的合理性。當然,性行爲可以作爲一種樂趣融入夫妻的婚姻生活,但婚姻本身並不強求以和諧的性生活爲基礎。這樣,如前所說的性道德帶來的婚姻困擾就不再存在了。(1)由於自願的婚前性行爲被肯定,青年人的性焦慮將會全面緩解,面對婚姻,他們關注的焦點將不再是性本身,而是夫妻雙方的社會責任,這就使婚姻一開始便有了良好的基礎。(2)傳統貞節觀將會全面瓦解,“失貞”的婦女將由此獲得新生。因爲婚前性行爲的普遍化會使無數多的女人不再“貞節”,貞節觀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社會基礎。(3)由性障礙帶來的婚姻危機將會解除。那位元元妻子高位截癱的男人,可以坦然地去妻子以外尋找合適的性伴侶。這樣,他的妻子得到了關照,他的男人的欲望得到了實現,他的婚姻也繼續美好。(4)夫妻的權利將會得到更好的尊重,夫妻之間不會再有性的壓迫,當一方不願與配偶發生性關係時,另一方可以尋求婚外的途徑得以實現。(5)可以避免夫妻性能量的無形損耗,增強雙方的性享受,最終有利於婚姻狀況的改善。一個對丈夫性冷淡的女人,由於可在丈夫以外得到奇妙的性愛之樂,她會感激丈夫賦予的這份權利,並因此更愛他的丈夫。 
那麽,對當代性道德構成根本否定的婚外性行爲,其合理性可否得到確認?我的回答是,婚外性行爲的合理性存在於歷史之中,不在現實世界裏。 
的確,性行爲與婚姻之間並不具有天然的聯繫。在婚姻作爲一種社會現象存在之前,性行爲已經作爲人的自然本能而存在。性行爲本質上是一種生理行爲,只不過是人們賦予了它的道德意蘊。如果我們的社會規定“握手”只能在夫妻之間發生,那麽當一個女人被發現與丈夫以外的男人握手時,她的羞恥感就會象今天的女人被發現通姦一樣強烈。而實際上,我們的社會不僅允許男女之間握了手,在西方還可以接吻和擁抱。所以,只要社會允許人們把性行爲作爲一種情感交流方式在普通人身上表達,它就會像握手一樣爲人們所理解。早期的原始人並不知道性行爲與生育之間的關係,自由的性行爲僅僅只是一種享樂方式並被人們所崇拜。人類從群婚制過渡到一夫一妻制,也絕對不是爲了減少自己性行爲自由,它旨在避免血緣婚姻導致的人口質量的下降,或者爲了明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責任關係,恰如米歇爾-福柯所說:“從傳統上看,性活動與婚姻的聯繫是根據養育後代的必要性建立起來的。”[7]其實,歷史上的許多地區,即使在實行一夫一妻制以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也仍然保留著多邊性交往的自由。只是在進入階級社會以後,統治者爲了有利於自己的統治,才把性行爲固定在夫妻之間,並將夫妻以外的性行爲視作非法和不道德,但這種限制更多地只是局限于女人,男人的性權利因娼妓的合法存在被延伸到了婚姻之外,統治者更是通過三宮六院放縱著自己的性生活。可以說,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婚外性行爲在男人世界裏一直是事實上的存在,按照黑格爾的辯證法,它具有某種歷史合理性。 
然而,婚外性行爲的合理性在當代社會卻無從尋找。在性病與艾滋病對人類健康構成巨大威脅的現實背景下,對婚外性行爲的寬容無疑是對人類健康的反動。以犧牲人類健康的方式尋求性愉悅,於人類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雖然有人認爲良好的性衛生習慣可以有效避免性病與艾滋病的發生,但這至多是一種理論上的假定,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講究性衛生,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條件講究性衛生。何況婚外性行爲的泛濫勢必導致大範圍的家庭解體,這無疑是對孩子的反動,中國的國情不會容忍做父母的爲了一己之悅讓自己的孩子承受家庭破碎之苦,政府更不會允許家庭破裂威脅到社會穩定。當今的社會應該也只能相信:婚姻才是“社會爲性愛關係準備的正統裝置”[8]這就是說,企圖以否定性道德來擺脫性道德對婚姻的困擾,至少在當代中國不具有現實性。 
從終極原因來看,性道德帶來的婚姻困擾應該是源于人的本性與人的德性的衝突。在本性上,每個人都希望在配偶以外尋求性的歡悅;在德性上,人又是如此自私,總是希望配偶對自己保持專一。是什麽導致了人的本性與德性的巨大反差呢?這也許該怪我們的先輩。本來,人與動物一樣,在自然狀態下,雄性總是爲爭奪儘量多的雌性而廝殺。等人有了理性以後,人類便想辦法來結束這種有礙族類生存的殘殺。理想的辦法也許是這樣:允許自由的性交往但不允許性壟斷。可惜我們的先輩智商不是很高,不幸確立了一個有違人性的規則:一個人只准有一個性伴侶,[9]每一方只能爲對方私人所有,並且稱之爲夫妻。幾千年來,我們的社會一直把遵循這一規則的人稱之爲道德之人。到今天,人算是徹底成爲了自己道德的奴隸,人想把這道德的枷鎖砸開,但鑰匙卻找不著。 
於是,現代婚姻便陷入了這樣的迷惘:遵循當前的性道德,把性行爲鎖定在夫妻範圍之內,由性問題引發的婚姻問題將無從解決,婚姻因此充滿危機;放棄當前的性道德,把性行爲從夫妻生活中獨立出來,我們又無法突破幾千年的道德壁壘,人性與道德的衝突同樣導致了婚姻的危機。這意味著,婚姻的不穩定將是長期的。直到有一天,或者是人的性欲望泯滅,或者是性愛自私論的觀念被打破,那時,也便有了婚姻的新紀元。 
註  釋 
[1][5]弗羅依德:《性愛與文明》,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第267頁;第273頁。 
[2]劉炳福:《上海當代婚姻家庭》,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106頁。 
[3][7]米歇爾-福柯,《性經驗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75頁。 
[4]參見:李銀河:《性的問題》,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頁。 
[6]根據世界性學大會宣言,性交往的自由應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8]橋爪大三郎:《性愛論》,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頁。 
[9]歷史上也有一夫多妻,但它僅僅作爲有錢男人的特權而存在,人類婚姻制度的主流是一夫一妻。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