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简析科学、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1)-科技哲学
来源:  作者:李侠  点击:次  时间:2002-02-04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摘要:文章详细地分析了科学、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概念的内涵与演变,指出了三者之间在当前存在的紧张与矛盾。文章指出,造成当前认识混乱的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区分出三者之间存在的差别,文章的结论是:科学与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关键词:科学;科学主义;反科学主义。

Abstract:The paper analyses the conception and evolution of science, scientism and anti-scientism in detail, and it point out the tension and contradiction among them. We can see that the reason of confusion is not distinguishing science from scientism and anti-scientism. The paper's conclusion is it is different between science and scientism and anti-scientism.
Keywords:science;scientism;anti-scientism.

  近来国内学界关于科学主义的研究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应地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遗憾的是当前的研究中还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对科学、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三者之间的概念上存在着严重的误解与误读现象,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我们对三者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致使讨论的双方出现不必要的歧义,其实双方也许是在说同一个问题,由于对概念理解上的偏差,结果在表述上却是南辕北辙。因此对这场争论中的三个核心概念进行一些必要的梳理,对于研究的深入应该说是大有助益的,鉴于这种考虑,本文试图简单地剖析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一 科学概念的内涵以及演化

  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从词源学的角度上说,science 一词来自于拉丁文scientia,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知识,因而科学在我们日常的理解中就包含着知识的内涵。在古希腊语中没有相应的词,只有一个与此相联系的词(episteme),这个词从词源学上说就是来源于一个意指坚固性和稳定性的词根。对此,哲学家卡西尔认为:科学的进程导向一种稳定的平衡,导向我们的知觉和思想世界的稳定化和巩固化。由于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是一个很晚近的事情,按照西方学者的传统的观点,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始于16世纪(哲学家怀特海的一本著作《科学与近代世界》,把16世纪作为近代科学的起源),而科学一词获得现代的意义更是很晚近的事情。据哈耶克考证:“科学这个术语的现代意义上的狭窄用法最迟出现在1867年出版的莫雷的新英语词典(Murray's New English Dictionary)。而学者T.Merz认为科学获得它的现代意义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1831年英国科学促进会形成时期(History of European Thought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vol.1,1896,p89)。”[1]对于哈耶克的考证,我们还可以对照一下他的同时代人英国科学家贝尔纳(1901-1971)的观点。“创立于1831年,主要用以取代皇家学会的英国促进科学协会逐渐成为官方的科学喉舌。许多分门别类的学会,化学学会、地质学会等纷纷自动成立,对出版刊物的工作做了适当的安排。”[2]由此可见,只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概念才有可能出现。从这个角度上说,现代意义上的科学还是一项非常年轻的事业,但是,科学也是我们人类文化中发展最快的部分。基于科学的这种飞速发展的历史现实,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关于科学的定义至少有几十个。各种定义都是关于科学的某一特定层面的描述,都有又可取之处,但又都不完全。因此,以此来定义科学是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在本文中我们的做法是对目前比较有影响的定义进行一些梳理与综合,希望对科学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界定。按照通常的理解,科学的定义有两种表达方式:其一为静态的;其二为动态的,对于前者,科学哲学家内格尔(Ernest Nagel,1901-1985)曾明确地指出:“科学无疑是组织化的知识体系,分门别类地划分和组织材料(如在生物学中,把生物分类为种)是一切科学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3]这个定义明显地反映出科学的静态特征,即科学是一种有条理的组织化的知识体系。从操作层面来看,把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鉴别、描述、实验研究和理论说明(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4]但是这个定义无法反映出科学的动态演化特征,因而至少对于正确理解科学来说是不全面的。从科学知识发展的角度上说,正如J.R.拉维茨指出的那样:“科学知识是由一种复杂的社会努力完成的,导源于同自然界十分特殊的相互作用中的许多工匠的工作。”[5]基于这种知识的发生学的思路,科学史家仔细地挖掘了科学发展的历史,提出了许多科学发展的模式,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也正是由于科学知识的动态发展的特点,才导致科学概念的定义很难准确地界定。但是从这两种描述中,我们还是可以冒险地说,科学它起源于人类的好奇,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对客观自然界的本质的探索,以求达到对自然界的规律性认识,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认识的深入,科学日益体现为一种动态发展的有条理的知识体系。但是需要提及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科学依据两个重要的支柱来维持科学大厦的基础:其一,科学知识的产生是基于一种客观性为基础的;其二,科学知识的产生基于人类的理性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学知识的求真的本性。至于它的发展过程,目前科学哲学界已经给出了许多模型,如累积发展模型(归纳主义)、突变模型(库恩的科学革命)和转换模型(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等。关于科学的发展模式,学术界目前还没有一个得到比较公认的解释模式,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公认科学是发展的,因而科学的定义也是随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加深而逐渐改变的。但是,正是由于科学动态发展观的提出,引发了对科学的广泛思考,这种思考在当代的表现就是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的争论,因而,对于科学主义概念的剖析就成为我们正确理解科学的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 科学主义内涵的发展与演化

  科学主义概念的出现是很晚近的事情,对此我们已经作过比较详细的考证,指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主义概念出现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侠,邢润川,2003)。那么在近一个半世纪的演化中,科学主义概念的内涵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把科学主义概念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即早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它对应的大概时间阶段是这样的:早期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成长期介于20世纪初至三、四十年代;成熟期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任何一个概念的发展都有一个把内涵逐渐展开与扩散的过程,科学主义概念作为科学主义思潮的核心概念当然也遵循这个发展规律。现在我们来看看科学主义概念的演化。在早期,科学主义概念形成的主要理论基础直接来自于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以及19世纪末的马赫经验主义哲学,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科学主义是一种弱科学主义,它的主要理论诉求是推广实证精神,按照孔德的话说就是:“我们今天在适度普遍推广实证科学方面所应追求的,首先是精神的然后是社会的效果;这种重要效果必然取决于严格遵循序列规律。......所有的人首先要吸收普遍实证性的真正起码的基本概念,正是在这个方面,同时还要吸取作为其他一切实际思辩之基础的知识。虽然这种严格限制必然导致将纯数学学科置于发端的地位,然而,应当考虑的是,现在问题还不是建立大众教育直接、完善的系统,而仅仅是进行适当的哲学推动,这一推动导致该系统的确立。”[6]所以早期科学主义概念的内涵主要是指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排除形而上学,进而达到人类发展的实证阶段。可以说这时对科学方法的推崇只是一种处于低级形态的模仿与借鉴,希望以此来达到实证科学的目的。坦率地讲,早期科学主义概念的内涵还不是很明确的,为此目的也并没有形成十分有效的手段。而在科学主义的成长期,这个状况有了巨大的改观,这种局面的形成直接得益于以下两个原因:其一,上个世纪之交,科学完成了意义重大的科学革命,这种巨大的变化又一次为科学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尤其是以物理学革命为标志,它直接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的认知模式;其二,新哲学即逻辑实证主义的发展与成熟,直接促成了科学主义概念内涵的丰富与成熟。为了更详细地说明这个时期科学主义概念内涵的特点,我们需要对它的理论基础即逻辑实证主义的特征有一个简单的交代。按照哲学家鲁道夫.哈勒的观点:逻辑实证主义的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它企图将新经验论与两种在本世纪居主导地位的、从哲学上说具有重要意义的运动统而为一。其一为由弗雷格和罗素所最终创建的新逻辑以及由它所促进的逻辑分析;其二为由彭加勒和杜恒所创建的反先验论的法国约定主义。”[7]可以说正是借助于这两个有力的工具,逻辑实证主义就比孔德的原始的实证主义高明了许多,同时也为科学主义概念的内涵的丰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资源。也正由于有了这个思想资源,科学主义才完成了从早期到成长期的嬗变,并最终导致科学主义由弱到强的转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给科学主义的概念的内涵做一个简单的界定,那就是只有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我们获得真正的知识。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科学方法万能”的真正含义所在。这种科学主义的表现形式可以从逻辑实证主义者所倡导的运动中清晰地体现出来。例如1929年由哈恩、纽拉特(Otto Neurath,1882-1945)、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1891-1970)等发表的《科学的世界观:维也纳学圈》、纽拉特和卡尔纳普倡导的物理主义语言、以及纽拉特发起的统一科学运动等都是这种强科学主义的典型表现。这里需要提及的是纽拉特的一些主张,因为纽拉特本人在逻辑实证主义内部是公认的左翼,同时也是最极端的物理主义者,尤其具有启示意义的是纽拉特博士还是努力将科学主义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先驱。正如纽拉特指出的那样:“‘统一科学’的倡导者借助于规律竭力用‘统一的物理主义语言’做出预言。在经验社会科学领域,这是通过社会行为主义的发展而完成的。为了达到有用的预言,人们可以首先借助于逻辑消除无意义的词序。但是这样做还不够,还必须附之以消除全部错误的理论阐述。”[8]正是在这种彻底的科学主义理论指导下,纽拉特在实践上倡导“计划”,也是由此引发了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的论战。这场论战的主角是哈耶克和纽拉特,遗憾的是由于在1945年纽拉特在英国的去世,使这场有意义的论战没有能够进行下去。但是反观哈耶克的批判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从另外的视角审视科学主义的利弊得失。对于哈耶克而言,科学主义是指:“它们(自然科学)的成功使另一些领域的工作者大为着迷,马上便着手模仿它们的教义和术语。由此便出现了狭义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对其他学科的专制。这些学科为了证明自身具有平等的地位,日益急切地想表明自己的方法跟它们那个成就辉煌的表亲相同,而不是更多地把自己的方法用在自己特殊的问题上。”[9]对于这种现象,哈耶克称之为科学主义,可以说这个内涵通常就是我们日常所理解的最基本的科学主义的内涵。到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科学完成由小科学到大科学的转变,新的科技革命的发生,科学主义的内涵又一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科学主义从它的发展史上看也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次内涵的转向主要集中在价值论层面,而不仅仅是方法论万能这种低级形式了,这里我们就以汤姆.索雷(Tom Sorell)的观点为代表,他认为:“科学主义是一种关于科学的信念——特别是自然科学——它认为科学是人类知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所以最有价值,是因为它最权威、最严肃和最有益的。”[10]索雷的这个科学主义的定义很好地说明了科学主义内涵的价值论转向,这个定义不是抛弃了方法论万能的信条,而是很巧妙地把这个内容变成了科学主义价值论的一个预设。科学主义内涵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向,首先,是因为科学方法论万能这种形式的科学主义很容易遭到攻击,而且它自身也存在无法克服的问题,哈耶克的论证已经揭示了这种形式的科学主义存在的问题;其次,众所周知,在四、五十年代又发生了一次意义深远的产业革命,核能的利用,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深切地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巨大使用价值,因而借着科学的名义传播的思潮很容易获得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科学主义的发展进入到了一种成熟时期。限于篇幅,关于科学主义的这种转向的细节,这里不再赘述。现在的问题是,在科学主义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实现转向的过程中,作为对立因素出现的反科学主义,它的理论旨趣以及诉求又指涉了什么呢?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清理。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