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999年日本国会通过的政府改革法,2001年1月在改革内阁的同时,政府一系列行政体制改革也正式启动,其中包括:将中央政府原有的22个部门和机构压缩为13个,将原各政府部门和机构下设的局由128个压缩为96个,将这些部门和机构下属的咨询机构由211个压缩为89个,将一些国立机构(国家实验室、国立医院、国立大学等)的性质改变为“独立行政法人机构”,赋予其组织和管理上更大的自主权。此外,根据政府改革法,到2010年底公务员的总人数要削减25%。[ ]对日本科技体制影响最大的改革举措当属将原文部省与科技厅合并为文部科学省(英文名称为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Culture,Sports,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为MEXT),以及将国立大学和部分国立研究机构“改制”为独立行政法人机构。
在旧体制下,文部省和科技厅掌握了政府研究经费的近70%(1997年这两个部门分别为43%为25%)。[ ]由于这两个独立的部门任务职能不同,在R&D预算和科技政策导向方面一直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即使同属国立机构,但由文部省管辖的国立大学和科技厅所属的国立研究所很难开展合作。此外,虽然文部省掌握的研究经费在各政府部门中份额最大,但由于其管辖机构之多与人数之众,分散到每个研究人员的经费十分有限,研究人员不得不向其他部门和机构(如科技厅、通产省等)申请经费。可是,不同渠道的科研经费在使用方向上各自有严格的要求,不利于研究人员开展稳定方向的研究,而且,来自不同渠道的经费不能统一用于购买仪器设备,这也是造成改革前大学研究设备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2001年4月1日起这两个部门合而为一,新成立的文部科学省的科学政策旨在改善大学的科研环境与条件,促进国立大学和国立研究所之间更紧密的合作,推动官、产、学联合。这一举措受到了日本科技界的普遍欢迎。
日本科技体制改革的另一重要举措就是前述的将国立大学和部分国立研究机构改变为独立行政法人机构。首先改制的是国立研究机构,自2001年4月始,改制的研究机构成为独立行政法人,采用灵活自主的管理模式,使研究机构从官僚控制中摆脱出来,获得更多的管理灵活性和学术自由。[ ]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将于2004年4月开始实施,改革将涉及到大学的法律地位、组织、治理、人事、绩效考评、财务管理、财产管理等重要而广泛的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成为独立法人后,大学的教职工将不再是国家公务员,因而大学灵活的人事与工资制度、任期制、教师兼职、聘请外国人担任大学校长或系主任等都将成为可能。现任文部科学大臣远山敦子将国立大学改制为独立行政法人后的优势总结如下:[ ](1)大学法人化可以确保大学的自主性及其自立;(2)可以运用富有民间特色的经营手法,引入机动、灵活、具有战略性的组织和财务运营方式;(3)实现以校长为中心的高层管理方式;(4)通过设立大学外部理事等方式,邀请外部人员参与管理,实现开放式的大学运营。当然,这些优势不会在大学改制后自动显现,而是需要有一系列配套政策与措施的实施,而且,大学必须在转变“身份”后逐步建立起一套自我管理的制度与方法,培育其自主发展与完善的能力,才能最终达到改革的目的。
4重视与规范科技评价:改革实施的重要手段
日本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科研的竞争性,营造更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以促进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建立严格的评价体系。事实上,在两期基本计划中都有专门条款针对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活动的规范。为了配合基本计划的实施, 1997年8月内阁批准实施了《国家R&D评价的大纲性指针》(以下简称为“评价指针”),到2001年11月,又批准了修改后的评价指针。政府各部门根据具有指导性的评价指针开展评价活动,一些部门还制定了自己的评价指针。评价活动的规范与改进以及评价结果的合理使用,在日本的科研资源配置、科技政策制定、科研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1综合科学技术会议高度重视评价活动
综合科学技术会议是日本科技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在其每月例会中,关于评价议题的例会次数最多,差不多是其他议题的两倍。[ ]该机构还将改进评价体系作为第二期基本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改革与完善现有评价体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了突出评价的重要性,在其成立之初设立的5个“专门调查会”[ ](后扩展为7个)中就有“评价专门调查会”,职责是制定评价准则,对重要的R&D活动开展评价等,以对R&D资源实行有效配置。自成立以来,该专门调查会平均每1个多月就召开一次会议,研究与评价相关的问题。会议常常就评价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针对现状分析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向。例如,在讨论竞争性经费支持的研究项目评价时,针对科研经费的补助金问题,首先分析现状如相关部门主管评价活动的人员设置、评价人员的年龄构成、参与事前评价的评议专家的评议工作量等;然后整理出存在的问题,如主管评价活动人员的职责不清、评价人员年龄偏大、评价时间限制过紧以及评议专家负担过重等,基于这些问题,最后提出改进评价工作的方向,包括:在相关部门增加熟悉评价工作的人员并明确其职责,扩大评价专家中年轻研究人员的数量,培养评价专家,充实评价经费等。
4.2制订评价指针规范评价活动
由于评价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评价活动本身又很复杂,涉及到科技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尽管在两期基本计划中对评价活动也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但政府出台内容全面的评价指针来规范各类评价活动,仍然很有必要。新旧两个“版本”的评价指针在基本框架和内容上是相似的,都说明了评价的意义与作用,规定了评价指针所涉及的评价对象,明确了评价各方的责任,针对不同类型的评价对象,回答了评什么、何时评、怎么评、谁来评等问题,提出了评价结果使用的原则与范围,突出了评价活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国家R&D评价指针的指导下,各相关部门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在本部门范围内适用的评价指针。以文部科学省2002年6月颁布的评价指针为例[ ],其评价指针包括评价的基本思路、通用事项、评价分类、注意事项等内容。由于文部科学省的资助对象以大学为主,因此,在注意事项中特别指出了对大学开展的学术研究进行评价应当注意的问题,强调要充分考虑到大学里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不同学科领域研究的特性、内容、规模等的多样性,要尊重学术研究的独创性、长期积累性以及研究在其初期的不确定性等特点,要认识到这些特点给评价带来的困难。评价需要有不同的视角,既要关注研究的前沿性、创新性,也要关注研究对技术开发及社会经济的贡献,还要考虑从长远效果看研究对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4.3评价指针的动态改进
随着2001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启动,同年6月日本通过了《行政机关政策评价法案》,要求将评价作为政府部门和机构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必要程序。与此同时,国立研究机构和大学的改制工作也加大了对评价活动的需求,因此,2001年11月新出台的评价指针根据上述形势发展的要求,对原有的评价指针进行了修改。例如,新的评价指针增加了有关R&D政策评价的条款,指出在R&D政策制定与实施前,必须评价其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是否能够在确保与相关政策协调的同时得到有效实施;对政策实施后结果的评价必须反馈给决策和实施部门,并将评价结果反映到对政策的改进或废止中。新的评价指针还增加了评价改制后作为独立行政法人的研究机构的内容,指出此类机构的评价要根据《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由独立行政法人评价委员会对其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要反映在相关部门的资金分配中,同时反映在机构的运营之中。[ ]根据国家重大决策的出台和政策调整,对评价指针进行适时的动态调整,才能使之更有针对性,在实施中也更具可行性。
以上,就日本科技体制改革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分析。应当看到。我国与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国家,虽然两国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但所选择的现代化道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都经历了一个从发展经济到科技强国的历程,将发展科技作为立国之本,注重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因此,深入研究日本科技体制改革的动因、条件、政策措施与手段,特别是通过上述对其在科技立法、政策制定、机构改革、评价体系等方面改革举措的解析,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以至现代化建设应当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 ]“二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就讨论过通过立法保障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在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60年代,内阁和国会还曾试图制定、审议、颁布一部《科学技术基本法》,但在草案形成后,因对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争论颇多分歧太大,最终由于国会审议无结果而成废案,故被称作“幻影法案”。
[ ]日本原科学技术会议主席、日本脑科学研究所前所长伊藤正男先生在接受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教授Yong S. Lee等的访谈中曾对此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参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东京地区办公室备忘报告00-08号:Yong S. Lee, Koichi Kitazawa, Shigru Nakayama: A Radical Restructuring of Japan’s Postwar S&T Policy and Institutions, May 15, 2000, http://www.nsftokyo.org/rm00-08.html
[ ] 日本科学技术政策史研究会编,邱华盛、李向东等译,《日本科学技术政策史》[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p160。本段其他几处数据分别出自该书的p112-114、p156-160和p93。关于日本在战后为何实行“技术引进”政策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没有根据当时流行的经济理论(即比较优势理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西方对此有许多研究。参见日本国家科技政策研究所研究报告(Material_No.17): Peter Van der Sta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Japan, 1992, http://www.nistep.go.jp/index-e.html。
[ ] 青木昌彦,超越官僚制多元主义,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专栏文章,http://www.rieti.go.jp/cn/columns/a01_0001_t.html,2001年5月15日
[ ]以上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东京地区办公室备忘报告96-11号:Japan’s Basic Law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ril 3[R], 1996, http://www.nsftokyo.org/rm96-11.html
[ ]日本内阁办公室,科学技術基本法について:科学技術基本法提案理由説明,http://www8.cao.go.jp/cstp/cst/kihonhou/riyuu.htm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东京地区办公室备忘报告00-08号:Yong S. Lee, Koichi Kitazawa, Shigru Nakayama: A Radical Restructuring of Japan’s Postwar S&T Policy and Institutions[R], May 15, 2000, http://www.nsftokyo.org/rm00-08.html
[ ]详细分析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东京地区办公室备忘报告01-02号(Central Government Reform in Japan:Rationale and Prospects[R],February 9,2001)和00-08号(注释7)
[ ]日本内阁办公室,科学技術基本法,http://www8.cao.go.jp/cstp/cst/kihonhou/houbun.htm
[ ] D.E.司托克斯著,周春彦、谷春立译,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M],科学出版社,1999年,p55
[ ]同上,p72。但该译本翻译日本学者的姓名有误,Roy Hirasawa应为平泽冷,而不是洛易•哈若沙瓦,Hirotaka Takeuchi和Ikujiro Nonaka(p145注释中误写为Noaka)应为竹内广孝和野中郁次郎,而不是西山田志和一吉那仁。特此更正。
[ ]同7
[ ]该机构的日文名称是“総合科学技術会議”,但英文名称为“Counci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缩写为CSTP),说明其职责主要在于科技政策。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东京地区办公室备忘报告01-15号(Hayashi,A New System for Promo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Japan[R],December 4,2001)
[ ]科学技術基本計画,http://www8.cao.go.jp/cstp/cst/kihonkeikaku/houbun.htm
[ ]参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东京地区办公室备忘报告00-06号(Japan STA Policy Committee, Follow-up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 Plan: An Interim Summary[R], March 7, 2000)和特别科学报告03-02号(William A. Blanpied, The Seco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 Plan: a Blueprint for Japa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R], May 19, 2003)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东京地区办公室特别科学报告03-02号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东京地区办公室的备忘报告00-18号(Hiroo Imura, Preview of the Seco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 Plan[R], December 4, 2000)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东京地区办公室备忘报告99-11号(U.S. NSF Tokyo Regional Office, The Government of Japan’s Reorganization and Reform Plan[R], October 7,1999)
[ ]同7
[ ]转引自藤本昌代,关于确立独立行政法人组织特征的课题,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专栏文章,2002年4月9日,http://www.rieti.go.jp/cn/columns/a01_0038_t.html
[ ]参见泽昭裕,国立大学法人化过程中存在的大学改革死角,日本经济产业研究所论文选登,2003年7月,http://www.rieti.go.jp/cn/papers/contribution/ze01.html
[ ]同14
[ ]蔡虹、许晓雯,对日本科技政策形成机制改革的分析及其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8期,pp82-85
[ ]日本文部科学省,文部科学省における研究及び開発に関する評価指針,http://www.mext.go.jp/a_menu/kagaku/hyouka/020701.htm
[ ]日本内阁办公室,国の研究開発評価に関する大綱的指針,http://www8.cao.go.jp/cstp/hyoukasisi.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