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易学与中国文化及文化中国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1970-01-01 08:00于哲学网发表

 

   艮成终成始、易贞下启元、以弘开久大

 

(一)乘“易经热”之大势。

现在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均对易经的研究,有炽热的愿望,两岸的交流研究心得也很多。再就是东亚各国也兴起研易风气,我亲见新加坡、马来西来的实际研究情形。再就是国际周易学会,每年均召开。又在一九九六年,更在欧洲的比利时,召开一次易经太极会,两岸均有学者出席。这足见“易经热”一直在继续发展中。

 

(二)尊当代仁人志士之众望。

这一“易经热”的发展,最难得的,它有浓度,也有广度。它在学院中研究,也在社会上发展。它有学理的探讨,也有应用的实践。易既为五经之源,百家之宗,当然研究的广度,是可以想见的。

据我所知,当代各类卓越人士,研易或想研易者甚多。只是入易的方式及深浅程度有不同而已。这是当代仁人志士的众望,这是值得尊敬和更加助成的。

 

(三)据易太极天枢努力弘开文化中国的盛德大业。

唯有据易之太极天枢,来努力弘开文化中国的盛德大业。因为唯有易经文化中,明白的切实的提出了艮的成终成始,更有贞下启元的永续开创日新思想。这易的太极天枢,乾坤健顺,是人类文化中,最圆而神的,最崇高的。尤其太极乾坤,是生命最好的绝顶,和最上达绝顶最好的生命支柱――神与形密合最好的生命支柱。

 

 

  结论――精神之圣力学养

 

(一)精神来自愿望信念。

宗主大易,握此太极乾坤天枢,弘开易贲卦的新人文精神,以人文化成天下。此真愿望信念,为精神之所从来。

“唯天下至诚,为以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于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中庸)此真愿望信念,为精神之所从来。

(二)精神来自精神四柱。

易系辞上传第十一章说:“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不杀不仁,此为精神所从来之四柱,而又以神武为始终切实用功夫的基石。

(三)精神来自浩然之气。

孟子浩然之气,扩前圣所未发。然此浩然之气的精神畜养,仍以乾之神志、坤之形气、志气密合以存养来。所以精神之充养,重浩然之气。

(四)精神来自圣力合一。

孟子万章下孟子论孔子集大成说:“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这说明精神不是空口的讲说,精神是至为伟大的能力――精神是圣养的能力,到了就是真有力就射到了,没有到就是精神之力,有所不及不足,差一分就是差一分,丝毫勉强不得。所以孟子论孔子之集大成,正是圣与力的至德修养――也正是人才是由精神之圣养,从而生发出精神之圣力。

(五)精神来自斋戒、惕惧、坚苦、天佑。

易系辞上传第十一章说:“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易观卦彖辞“观、盥而不荐,有孚  若。”船山解云:“言必忠信,行必笃敬,动必庄涖,确然端已。……  若其大正,……乃以爱身而爱道,盖亦若此,德威在己,而不在物。存仁存礼,而不忧横逆之至。率其素履,非以避祸而徼福,而远耻远辱之道存焉矣。(船山易内传解观卦)。案:此亦契斋戒神明其德之意。

惕惧在系辞下传第十一章说得至为深切。传云:“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结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船山申述特深远,船山以“文王三分有二以服事殷,心不忍殷之速亡,欲匡正以图存而不能,故作易以明失存亡之理。……盖文王之心,亦比干之心也。……道甚大者,拨乱反治,以回天之理存焉,而忠厚无己之情,寓于微辞以自靖。精神来自惧以终始的坚苦卓绝,来自于拨乱反治回天之理,船山所见,尤为深远。

周之盛德来自惧以终始,来自坚苦卓绝。

勾践之复国来自卧薪尝胆之惧以终始,坚苦卓绝。

所以惕惧坚苦,是精神之所从来。

精神来自天佑之信念。大有卦上九爻辞云:“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孔子在系辞上传第十二章云:“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这精神来自天佑,正有乾之九五以合天德,正有豫之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正有系辞下传第二章“通神明之德,以“斋戒神明其德,以至诚感应通天德及所信之神明,以得护佑,乐天知命而不忧,使精神沛然内充,以努力于人文之化成。

总之,易学与中国文化,是继承往圣之精神。易学与文化中国,是弘开今之大时代文化新精神。而此始终本贲卦人文化成天下,以开出新人文精神,贞夫一贞明而贞观。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