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论易道与中庸之道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1970-01-01 08:00于哲学网发表

 

三  易道与中庸之道的异同

    易道与中庸之道有许多相同之点。其中最主要的相同点是共同的目标。

    易道与中庸之道的共同目标主要表现在创造太平和合的幸福美好境界。易道的天道、地道、人道合一于易道的终极目标是教导人们如何创造保合太和、天下和平的幸福美好境界。这一幸福美好的和合境界包括了人际关系、地际关系、人天关系、人地关系、人时关系、人鬼关系、人神关系、人易关系的和合。

    中庸之道的天道、地道、人道合一于中庸之道的终极目标同样是教导人们如何创造“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万物并育而不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太平和合的幸福美好境界。这一幸福美好的和合境界同样包括人际关系、天际关系、地际关系、人天关系、人地关系、人时关系、人鬼关系、人神关系的和合。所以《中庸》盛赞孔子所求的和合境界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溥渊泉,而时出之。溥溥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  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郑玄在注释“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时道出了中庸之道的太平和合境界。他说:“假,大也。此《颂》也,言奏大乐于宗庙之中,人皆肃静,金声无有言者,以时太平和合无所争也。”

    但仔细研究,易道与中庸之道又存在很大的差别。虽然易道与中庸之道的方法论原则都是损益之道。但易道与中庸之道在达到幸福美好的和合境界和使用损益之道的途径上有很大的差异。易道告诫人们达到幸福美好的和合境界,运用损益之道依赖的是《易经》;中庸之道告诫人们达到幸福美好的和合境界,运用损益之道依赖的是自我,尤其依赖于自我修养、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易道虽然讲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借助的却是《易》,依赖的是至精、至变、至神的数、卦、爻,是神灵的启示;中庸之道讲至诚尽性以至于命,依靠的是自我的率性、修道、慎独、内省,是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觉悟、自我完善。可见易道与中庸之道同归而殊途。易道的天地人合一,系合一于易道;中庸之道的天地人合一,乃合一于自我,是自我合外内之道。中庸之道强调的是人的主体性、自觉性、能动性。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