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三极:中国人的智慧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1970-01-01 08:00于哲学网发表

 

第三章 
    先看天地人的合一。中国战国后期,有一位十分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思想家,姓荀名况,人称荀子;他在谈到天地人的关系时,曾经这样说: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这是荀子在《天论》里面说过的一段话,概括了天地人合一的事实与智慧。其所谓的“能参”,是说天地人所具有的、足以使三者参合为一的能力,即天的时能、地的财能、人的治能;也就是前面说过的天能化、地能育、人能赞。这是一些客观存在着的“能”。人们正确地认识了这些能,便能运用它来实现天地人的参合,实现天人合一,形成一个和谐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反之,如果不能认识这些客观能力,不知道运用它们去实现天人参合,则叫做“舍其所以参”。舍其所以参者必然不能实现“所参”,即形不成参合的局面,收不到参合的效果,天地的功能将因而隐没不彰,人类的功能也萎顿而无可实施。如果舍其所以参者还在妄想得其所参,是谓“惑”,即天大的愚蠢;只有知道用其所以参因而得其所参者,方才是智慧和智慧的显现。
    荀子用“惑”和不惑来评价人对三才的认知与参与,意味着关于天人合一的知识,可以转化为人的某种智慧,某种在天地之间如何安身立命的智慧。荀子和他所属的儒家学派,都非常强调这种积极参与的智慧,对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十分有趣的是,对於同一个天地人三极的事实,在另外一些古代中国人那里,却形成为另外一套认识,转化为另外一种智慧。我这里指的是道家学派。
  道家始祖老子在他的著作中说: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这里谈的也是天地人三才。天能长,地能久;人怎么样?人既已与天地相鼎立,自也应该长且久。可惜并没有人能够与天地共长久。那是为什么?
    若是按照前面荀子的思路,将会认为,人之所以未能长久者,乃由于人类自己没有发挥好自己的功能,以及没有利用好天地的功能,以致不能在长久方面,与天地相参。而老子的看法恰好相反。他认为,“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言外之意是,人之所以不能长且久者,以其自生!什么叫做不自生?那不是说天地没有自己的能参或所以参,没有化育的功能;也不是说天地不去发挥自己的功能,不来参与自然的生息,不以其所以参成其所参;而只是说,天地在发挥自己那无可比拟的巨大功能时,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就是说不自以为得计,故而能够长且久。人类方面的情况则有点复杂:人中的圣人,知道效法天地,後其身、外其身、无其私,因而能够与天地共长久,不自生而长生;人中的凡人,只图一味先其身、存其身、有其私,自生其生,结果反而事与愿违,无一得以长生。
    老子对天地人三极的如此看法,像他的整个哲学一样,是在以逆向思维的方法,昭示人们以阴柔的智慧。这是一种与前述的主张积极参与同等重要的智慧,二者虽有阴阳之别,却无轩轾之分,而是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并且正好以此相互补足,相得益彰。
    天地人三极所启发于人者,大抵如此;蝍蛇蛙三极的格局与此不同,其智慧阀也因之有别,下面我们试以实例说明。
    中国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写到汉高祖得天下时,曾经发表过如下一通议论:

              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周秦之间,可谓文敝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缪乎?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史记·高祖本纪·太史公曰》) 

“夏之政忠”,忠的意思是敦厚;“小人以野”,野的意思是拙朴。殷时“小人以鬼”,鬼的意思是迷信。“周人承之以文”,文的意思是文明;“小人以僿”,僿的意思是华而不实。在司马迁看来,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方略和社会风气,各有自己的长处,从而也就各有自己的短处。下一代在有意识地补救或克服上一代的短处时,总是不经意地又铸成了自己的短处,有待更下一代来解救。如此循环不已,终而复始,是为历史。他认为,时至周代末年,文敝已深,秦皇不以忠来解救,反而酷其刑法,所以二世而亡。汉兴易变,以忠救文,人既不倦,复得天统,所以能够拨乱反正,长治久安。
    司马迁的这个三王之道若循环的历史观里,很清楚地隐约着三虫相逐的影子,是明眼人所一望可知的。本来在司马迁以前,比较流行的是五德史观和三统史观,前者取五行相胜说,认为黄帝得土德;夏禹得木德,木胜土;商汤得金德,金胜木;周文王得火德,火胜金;秦皇得水德,水胜火;代秦者汉,复为土德。三统说则相信,不同的王朝承受不同的天统之气,呈现为黑、白、赤三统,前後继续,轮流坐庄,彼此只有先後次序,没有生克关系。司马迁的三王之道历史观,在理论形式上,显然是对这两种史观的综合,而且应该说,是对这两种史观的优点的综合。五德史观的优点是相信後王胜过前王,肯定历史的前进性和革命性;三统史观的优点在于肯定三极而不是五极,因为三已是全,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完整过程(以後还要详细论证这一点)。司马迁之能以综合此前两种史观的优点而提出自己的三王之道说,除了他对历史的洞见外,难道没有三虫游戏背後的智慧在作用吗?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