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中华道德的时代价值,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这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业。
首先,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必将有助于改善当今中国的社会道德风气。中华道德优秀传统就是要人们时时事事都要讲道德。然而时下中国社会的道德环境确实有不少值得忧思的问题,当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时候,人们正在频频使用“滑坡”、“失范”、“失缺”、“低下”甚至“沦丧”等词汇来表达对道德现状的感叹。确实,现实生活中明目张胆的坑蒙拐骗、与日俱增的假冒伪劣、形形色色的违法乱纪、肆无忌惮的贪污腐败,乃至于无所不在的对道德的不屑一顾,所有这些的确令人触目惊心。如果我们能够把现实的道德问题放到更大的时空背景下考察,如果能够以辩证的眼光审视中华道德的发展脉络,可能会更多的化忧思为启示,变焦虑为探索。当前从国家“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到《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行,以及教育界越来越对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视,无一不显示着讲道德的优秀传统正在逐步得到恢复。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如果能在社会生活中重新得到激活,可以预见中国的道德环境必将会有令人振奋的改观。
其次,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是当代中华民族道德进步的必由之路。道德作为民族特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来都是有民族性的,只要世界上还有不同的民族存在,就有不同民族道德的存在。众所周知,不同的民族有不同民族的基于长期的发展而积淀下来的特性,有所谓的英国人绅士风度说、德国人精确高效率说、美国人开放说、日本人善采异邦说、中国人勤谨中庸说等等。民族特性的差异反映在道德上也必然表现出道德主色调的异彩纷呈。因而,道德建设需要因“族”而异,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必须注重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
最后,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必将有助于振奋民族的精神,提高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蔡元培曾经说过:“伦理学宜若为我国惟一发达之学术矣。”[6](P2)这句话意味深长。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急剧下降,泱泱大国没有了往日的从容和高贵,面临着被西方列强瓜分豆剖的危险,最终定格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中国成立以来,虽说我国的综合国力有明显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到了严重的挫折。我们应该认真地反省一下:我们有什么可以作为本民族的根本特色或优势来发展的呢?答案就是蔡元培所说的“伦理学”。应当说,中华道德历史之悠久、体系之博大、内容之精深,没有哪一个民族能与中华民族相比。如果在这个属于自己长处的地方也“一哄而上”地学西方,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恐怕真的难以重塑了。所以,我们说,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注重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必将有助于增强我们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挺立中华民族的脊梁。
三、中华道德的发展升华
中华道德是中华民族值得珍视的一笔古老的思想精神财富,其优秀传统至今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但是应当指出的是,要使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依然能够成为当代中国人的价值支柱,使其在当代社会依然能够熠熠生辉,就必须对它加以发展升华。也就是说,必须将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有机地融会到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去,从而使其在当代社会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大发展。
中华道德的发展升华,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古”和“今”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点就是现实的实践活动。我们应当从现实实践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对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进行富有时代特色的诠释和阐发,使之成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加以应用和发扬光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正视当代中国道德生活的新挑战,对中华道德优秀传统加以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从而在对应挑战的过程中开拓前行。
挑战之一来自于中外文明的交流和碰撞。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会在更广泛更深刻的层面上参与全球化的浪潮,中外文明的交流和碰撞会更加突出。这势必会给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带来影响,给当代中国人道德生活带来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对这种形势,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就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吸取世界各国优秀的道德文化成果,特别是当代发达国家的先进道德观念。事实上,历来中华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外文化交流的大环境。中国古代汉、唐两代号称盛世,就是由于汉、唐时期先后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择善而从,从而充实、发展了自己。当代社会尤其如此,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科学技术国际化已成事实,任何民族封闭式的自我发展早巳成为历史。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状况,要求我们在注重发挥好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的时代作用的同时,更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广眼界。要善于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道德文明,以充实中华道德的时代内容。与此同时,要特别强化民族自尊自主自强的道德意识,谨防滋生民族自卑情绪。这就要求我们要适当调整中华道德的内容重心,在当前就是要突出为民族为国家的道德精神,突出国家主权观、国家利益观和国家安全意识。
挑战之二来自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不是没有市场,但基本的经济方式是自然经济。所以说,中华道德及其传统基本上是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有些是过去没有而需要新生的,有些是过去有但必须要有新发展的。比如说,市场经济要稳定的发展,就要求讲信用,这是其道德前提。中华道德过去也十分强调信用观念,有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等等说法。但是为什么现在人们普遍感到市场信用的不足呢?就是因为中华道德长期以来所谓的信用是就自然经济状况而言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什么是信用,怎么讲信用,中华道德在这方面理论和规则的准备都是不足的。这就表明,中华道德及其优秀传统要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作用,就必须认真地迎接市场经济发展的挑战。
挑战之三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是一种进步的社会现象,社会进步就会带来道德生活的许多新问题。比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势必引起社会的变动,社会变动大了,新一代人和老一代人的道德观念差异就大,于是很自然地就有了道德代沟问题。又比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老一代人不一定比新一代人更有知识上的权威性,中华道德及其优秀传统的传递一直靠的是老一代人的道德权威,知识权威的丧失就直接威胁到道德权威的建立,因而道德传递就产生了大问题。这些问题预示着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华道德及其优秀传统无论是其规范体系还是其传递方式,都应当相应地更新和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挥好其社会价值。
中华道德的发展升华,是时代赋予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责任。中华道德是中华民族道德智慧的结晶,从“为仁由己”、“自强不息”的道德自主性,到“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社会使命感,无数道德箴言积淀成了泱泱的大国风范和民族的浩然正气。中华道德虽然是民族古老智慧的结晶,但只要我们做好发展升华这篇大文章,它依然可以在新的世纪光彩耀人、泽被千秋。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7.
[2]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简编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3]范仲淹.岳阳楼记[A].历代文选(下)[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
[4]王丹彦,夏伟东主编.传统与选择[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5]李光耀.在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大会上的致辞[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C].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6]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