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化对青年道德的冲击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维系社会结构的重要依托,也是社会意识转型的敏感地域。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客观上导致道德转型,传统道德观和价值体系将经受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
1.全球化使世界青少年日益凸现普遍性的道德危机。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在反思20世纪的社会发展时,常常痛感忽视道德教育带来的青年成长问题。事实上,西方发达的经济并没有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平,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青年,却造就了“道德迷惑的一代”。现代西方青年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但某些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相对淡漠,青年精神空虚现象普遍存在。如在国民教育非常发达的美国,大多数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几乎没有接触过人类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基础——道德标准。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青少年被称为“漠不关心的一代”,大多数青年只顾及自己的目的,追求个人私利,而放弃政治和社会责任;英国三分之二的青年道德观念模糊,分不清是非对错,不知道该相信谁或者把谁作为榜样;法国青少年中犯罪率非常之高,对社会危害很大,被称为“牺牲的一代”。一份全球问题专家的研究报道显示:许多青年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不能正确地对待职业、个人生活和政治,他们在寻求“自我实现”、“个性张扬”之中获得的只是感官的刺激、物质的享受和性的满足。我国青年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中,在道德价值取向上也发生了严重的偏差,主要表现在道德评价失范、价值取向迷乱、非道德主义泛滥、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分离。总之,从世界范围来看,青年的道德滑坡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潮流。
2.全球化带来的全球信息网络化,使青年德育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全球化进程中,信息技术对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道德等的影响是全面和全方位的。英特网的崛起,加速了全球信息网络化革命。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宝库的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和糟粕堆。在英特网上,各种思想跨国界交流,思想“藩篱”形同虚设,不同的政治立场、文化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以及各种黄色、暴力等信息都云集网上,网络内容对青年发展产生明显影响。由于传统德育的方式是单向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内容容易控制。在网络环境下,德育内容的传授将由单向转变为双向,青年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可以更主动地摄取自己所需的内容。由于青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辨别力不强,自制力较弱,往往会出于好奇和冲动心理,刻意去寻找一些色情、暴力等不道德的内容。从而使自己逐步脱离现实,弱化道德意识,形成人格发展障碍。由此可见,全球信息的网络化,青年德育功能模式中的教育者的主导和独尊地位将受到挑战,教育者的思想观念的正确性将受到质弱。
3.全球化时代,人们对知识和智力的重视,可能助长重智轻德的倾向。在全球化进程中,伴随来临的将是一个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微电子、计算机宽带网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带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经济走向,兴起了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智力支撑型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知识商品化的能力大大提高,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因此,全球化时代对青年的能力提出了特殊要求,具有很高智力的青年人才将成为国家教育的目标。同时,良好的智商也将成为全球化时代青年能就业的关键。这就有可能助长“重智轻德”的倾向,即片面重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提高和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另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知识经济也有双重效应。事实上,构成知识经济主要内涵的高新技术,它既给青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物质环境,造福于人类,同时它又容易导致个人利益膨胀和高科技犯罪,给社会带来空前的灾难。
4.全球化带来青年教育的国际化,青年德育将直面西方反华势力的挑战和“信息霸权”的艰苦斗争。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个国家把拓展知识产品的出口,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加大对其他国家开放服务和知识市场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不同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之间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与斗争日益剧烈,青年德育的国际化成为必然发展的趋势。各民族和各国家的德育不可避免地将在这一趋势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并不断进行着道德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在德育国际化的过程中,我国青年德育不仅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教育水平的挑战,也面临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西方某些反华势力所鼓吹的政治模式、价值体系、道德观念乃至堕落的色情文化、生活方式等,对青年道德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知识信息成为全球化时代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于信息技术发达的西方国家一方面利用优势,妨碍、限制或压制他国对信息的自由运用,另一方面利用信息优势,撬开别国信息大门,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摄取别国战备信息,表现为一种强制性的信息干预和信息霸权。这些严峻的挑战都要求我们在青年道德建设中,调整道德目标,转变思想观念、依托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球化时代的竞争与发展中赢得主动。
二、全球化时代对青年德育的新要求
全球化对青年道德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改变了青年原有的道德取向、道德规范、道德体系和道德价值,客观上要求面向青年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评价进行全方位地转型,具体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取向充分肯定和显示个体价值与主体价值。社会道德的主导价值应该是一元的,但如果片面强调一元的价值取向,最终只能使之成为僵化的教条。全球化时代道德取向强调对人的主体性的张扬,青年道德主体意识得到提升。在青年道德建设的问题上肯定青年道德选择的自由,要求青年自己对道德问题做出理性和自觉的把握,重视青年自己的自主判断,淡化传统习惯,不以他人的、传统的或权威者的道德意识为主要的评判尺度,强调青年个体在道德生活中的权利以及社会对青年个人应负的责任,强调尊重和保护自我利益。其实,全球化条件下,青年主体性不断发展和弘扬的过程,正是青年的道德精神不断获得自由、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青年的道德自律不断发展的过程。青年正是在道德精神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才不断认识自身,逐渐适应时代要求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对应全球化的青年道德建设,应将社会主导价值的一元性与青年亚道德的多元性结合起来,充分界定个体价值与主体性价值,使青年德育适应全球化社会转型的要求。
2.道德内容强调独立、理性、自由、平等和公正。全球化首先是经济全球化,它是在一定国际规则下进行并逐步影响到政治、文化、思想道德等其他领域的。它需要以自由、平等、信用和契约为基础建立一种普遍性的经济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在道德的层面上,就要求道德要建立一种包括人格自由、平等、尊重人权、遵守社会公德、公平竞争、依法守法的现代文明规范。体现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内在属性,表现为独立、理性、自由、平等、公正的道德品质。因此,青年德育要以此为重点内容,使青年了解现代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主体化、世俗化、一体化的大趋势,培养青年具有一种生存的同一感,学会“关心他人”,在追求人类发展与进步的目标下,做到对他人的尊重、宽容、关怀、理解,学会通过对话、沟通,克服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取向。
3.道德观念要求青年确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当今时代,困扰人类的全球问题(又称世界性问题)向传统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所谓全球问题,是指那些决定人类的共同命运,而且只有靠人类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紧迫问题,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爆炸、南北差距、精神贫乏、信仰危机、价值观冲突等等。着眼于这些全球问题的解决,全世界范围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提倡全球本位道德这种新的道德教育,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树立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强调发展的基本要领和核心内涵是人、教育、科技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发展。在这里,经济发展不仅是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而且表现为在良好的智力素质与道德素质的支持下,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这就要求青年的道德教育要重建青年道德价值的座标,唤醒青年生态伦理良知的自然价值,树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青年关心自然资源,参与环境保护、实现和谐发展的意识,谋求人类自身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德育方式由灌输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变。传统的德育方式强调青年对德育知识的接纳,使德育的内容严重脱离青年的道德生活。当代青年道德养成的现状表明:灌输道德知识与道德信条的培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道德生活。青年道德建设,只有发展青年各种道德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道德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
5.德育过程由认知性德育向活动性德育转变。以往德育的过程主要是围绕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展开的,注重对青年道德现象、道德关系的感知及道德概念、道德准则的解释与说明。对于全球化时代青年一代的成长发展来说,青年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道德生活,而“活动性德育”则是青年道德教育的最佳选择。这种德育是在活动中展开的,使德育过程建立在直接性、动态性、体验性的基础上,让青年在变化发展中学习、思考和领悟,从而形成与时俱进的道德品质。
三、中国青年道德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既由经济基础决定,又有自身演变发展的特殊规律。全球化时代的青年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文化工程,需要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体现时代要求,创新建设思路,遵循其基本原则:
1.坚持道德体系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水平相一致。也就是说,构建新时期青年思想道德体系,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一方面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奠定基础。为此要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与之相应的道德准则、规范,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等等,据此约束青年的言行,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另一方面,又要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现实状况出发,倡导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青年的思想特点和水平的、能为广大青年所接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规范,以此教育和规范一般青年的言行。对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忌脱离实际,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人们的觉悟水平,提出过高的道德要求,或施予过高的道德标准教育,使思想道德教育流于空谈和道德规范脱离实际。
2.要坚持青年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相适应。经济全球化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上的市场经济,是社会基本制度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适应与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社会心理和现代市场经济精神的生成过程,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的形成过程。规范是社会生活中已形成的评价个人或群体行为的一系列道德准则,它由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信仰来支撑。理想、信念和信仰是道德意识的核心,而青年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又是以一定历史观为基础的。因此,建立全球化时代青年思想道德规范,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坚持倡导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精神,倡导乐于助人、讲求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信念的基础上,确认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合理利己、正当求利、勤奋致富、公平竞争的合理性,并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并且还要根据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社会生活变化、发展的特点,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培养社会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建立艰苦创业的致富观,培养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的精神;建立互惠互利观,培养正确的经济伦理精神;建立现代环境保护观,培养生态伦理精神,建立勤俭节约观,培养正确消费意识。以营造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机制运作需要的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建立起新的社会经济伦理规范,引导青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限制市场经济对青年的思想道德观念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