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化学家如何看待多元方法论(1)-科技哲学
来源:  作者:黄瑞雄  点击:次  时间:2002-02-0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摘 要 费耶阿本德提出的“反对方法”,实质是主张多元方法论。化学家在科学发现和理论创造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的事实说明,费氏的主张具有其合理性。
关键词 费耶阿本德;化学家;多元方法论;合理性

多元方法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保尔•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所主张的一种认识方法论。他的这一主张主要见于其代表作《反对方法》和《自由社会中的科学》等,前书于1975年出版后即从根本上动摇了逻辑经验主义的基础。并且,他的思想远远越出科学哲学界,渗透到了其他科学和社会领域,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西方的反科学和人文主义思潮。费氏的论证方式十分奇特,并在论证过程中实践了自己的主张。例如,为了否定存在固定不变、普遍适用的标准、规则和观念,他使用了像“反对方法”、“怎么都行”、“无政府主义认识论”等刺激的词语,其实质是使用一种要“矫枉”就必须“过正”的策略;为了说明没有一种绝对正确、永恒有效的方法,他使用了严密的逻辑论证手段,即理性方法;而在回应一些西方学者的恶意攻击时,他则以牙还牙、嬉笑怒骂地加以辩驳,即非理性方法。此外,他还冒西方世界天下之大不韪,以列宁在政治斗争领域的辩证法主张作为自己的思想基础,引伸出多元方法论。他摒弃西方人的偏见,多次赞赏中国共产党强制推行中医学,使这种科学得到继承和发展①。费氏因此常常遭受误解和攻击。在国内,人们对费氏的认识论思想也有着广泛的探讨,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笔者曾从思维方式角度对费氏的多元方法论进行分析,得出其思维方式具有客观性、辩证性和合理性的结论②。我认为,要把握费氏的真实思想,首先必须把握其“反对方法”的真实含义,这就要从其“怎么都行”的“无政府主义认识论”主张入手。其次要在此基础上把握其论证方法和手段。
费氏提出“怎么都行”的本意是讽刺喜爱追求规则,却又不愿意无视历史现实的人③。他曾指出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如果你想得到持续有效的建议,无论是什么建议,那么,这个建议必定会像'怎么都行'那样空洞模糊。”④可见,费氏的主张实质是否定固定不变的方法论,说他反对一切方法,毋宁说他主张“什么方法可行就用什么方法。”因为正如他指出的:“复杂的环境中发生着令人惊讶的、始料不及的发展。这需要复杂的方法。在此,根据预先制定的法则而不顾变动不居的历史条件来进行分析,是不中用的。”⑤他认为,一切方法都具有其局限性,不顾具体条件而硬性规定一些规则,必然会阻碍科学的发展。所以,他主张“我们必须利用一切思想、一切方法,而不是对它们作狭隘的挑选。”⑥他还认为应该保留所有的和将产生的方法,并对之持“典型的、肆无忌惮的机会主义者”的态度,根据实际需要加以选用。在他看来,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事业,他所谓的“无政府主义”是指科学并不按什么固定模式发展。费氏指出,当今的认识论出现了齐一性倾向,唯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是尊,过于僵化、教条,是一种病态表现,必须加以治疗。而他主张的“无政府主义认识论”就是一付良药,靠此可望使科学“转向一种更开明、更自由的合理形式”。
费氏的主张并不是非理性的,更不是反理性的。相反地,他却是用理性来反思理性。多元方法论的合理性可从多方面得到确证。从化学学科特点,以及化学史上一些化学家在科学发现和建立学说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的实例,亦可资证明。
众所周知,化学化工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它不仅为人类的衣食住行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条件,而且通过医疗、保健、计生和美容等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影响家庭、国家和民族行为,直至影响整个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化学家为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已从实验室合成有机物50多万种,其中已有1 5万多种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他们还每天制造出1000多种新物质,无怪乎在一般人心目中,化学家就如一群高超的魔术师,在他们那里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变”出来的。化学家之所以能为人类的幸福生活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主要得益于他们的高超智慧。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对各式各样的方法论高度灵活地加以运用,而不对某一种方法僵化保守。质言之,他们在认识论上持多元方法论,在思维方式上则体现出灵活多变的特征。
化学家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学科特点所使然。化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物质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诚然,化学虽然不能从字面上仅仅指认为变化之学,但是把握物质分子千变万化的运动规律确实是其最根本的方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目前已知的原子种类即化学元素有100多种,原子以不同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方式结合成无数种分子,已为人们所知的化合物分子总数已有7000多万种,而且新的物质还在源源不断地被发现或制造出来。化学历史悠久,分支众多,体系庞大,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和繁杂,要想掌握物质分子的转变规律,就必须深入考察分子内部的原子、离子、原子核和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同时还须考察分子外部的多种影响因素。分子、原子、电子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化合、分解、合成等都是变幻莫测的,要把握其中的规律性决非易事。从事化学研究,必须牢记和理解大量的原子、分子等微粒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复杂多样的理论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造,这样就促使化学家的头脑异常发达,他们都具有极强的记忆力、理解力和创造力,这三种能力被人们统称为思维能力。化学家高超的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在科研过程中对各种方法论的灵活运用上。
化学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方法论的复杂多样性,其具体的研究方法难以计数。一般地,可将之分为两大类:一是感性和理性认识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和模型方法等;二是逻辑推理方法,如归纳、演绎、类比、分析、综合和假说方法等。如果从“化学方法是人们进行化学研究所运用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这一定义出发,大体又可分为分析法、合成法、抽象法、模型法和移植法⑦。如果再进一步细分,分析法还包括定性、定量、结构和过程等分析法;抽象法还含理想化法、毛估法;移植法是指移植和运用其他科学理论和手段的方法,较重要的有物理、生物、数学、历史和哲学法等。普遍适用于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方法,如质疑法、逼近法、试错法和系统论方法等,也是化学研究所必用的⑧。此外,一些通常被视为非理性的方法如灵感、顿悟、直觉等也往往为化学家所使用。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