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论语·阳货》。
(2)《孟子·告子上》。
(3)《孟子·公孙丑上》。
(4)《荀子·性恶》。
(5)《二程遗书》卷十八。
(6)同上书,卷二十三。
(7)《陆九渊集》卷十三。
(8)《阳明全书》卷三《传习录下》。
(9)吕坤:《呻吟语》卷四。
(10)《老子解下》。
(11)《霜红龛集》卷三十六。
(12)同上书,卷三十一。
(13)《论语·子罕》。
(14)据程树德《论语集释》引。
(15)《孟子·滕文公下》。
(16)《孟子·告子上》。
(17)《孟子·公孙丑上》。
(18)《孔丛子·抗志篇》。
(19)《郭店楚墓竹简·鲁穆公问子思》。
(20)《孟子·尽心上》。
(21)同上。
(22)《孟子·公孙丑上》。
(23)《孟子·滕文公下》。
(24)《重镌心斋王先生全集》卷二《语录》。
(25)《春秋繁露·竹林第三》。
(26)《论语·卫灵公》。
(27)《孔子家语·正论解》。
(28)《孔子家语·尊贤》。
(29)李泽厚:《论语今读》,第308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30)《孟子·公孙丑上》。
(31)《孟子·梁惠王上》。
(32)《孟子·滕文公上》。
(33)《孟子·梁惠王上》。
(34)《孟子·离娄上》。
(35)同上。
(36)《孟子·梁惠王下》。
(37)《荀子·礼论》。
(38)《荀子·儒效》。
(39)《论语·卫灵公》。
(40)据《尸子》引,见《二十二子》第3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41)《论语·子张》。
(42)《论语·颜渊》。
(43)《孟子·离娄上》。
(44)《孟子·公孙丑上》。
(45)同上。
(46)《荀子·王制》。
(47)《荀子·儒效》。
(48)《后汉书》卷六十七《桓荣传附桓鸾传》。
(49)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第135—136页,三联书店1998年版。
(50)牟宗三:《政道与治道》,《道德理想主义的重建——牟宗三新儒学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51)范仲淹:《范文正公集》卷一。
(52)《国语·周语上》。
(53)《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54)《论语·宪问》。
(55)《论语·微子》。
(56)《日知录》卷十九《直言》。
(57)《孟子·梁惠王下》。
(58)《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序》。
(59)袁宏:《后汉纪》卷二十二。
(60)《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列传·李膺》。
(61)《顾端文公年谱上》。
(62)同上。
(63)《明史》卷一一九《顾宪成传》。
(64)《明儒学案》卷五十八《东林学案序》。
(65)《明史》卷二三一《钱一本传》。
(66)顾宪成:《泾皋藏稿》卷一。
(67)赵南星:《赵忠毅公文集》卷十一。
(68)《顾端文公年谱》。
(69)侯外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70)当然与有主性本恶,从消极意义上谈论人生价值者(如荀子),或主体性本善恶相混论,从中立层面谈论人生价值者(如杨雄),但他们在儒学史上不居主流地位。
(71)《吉斋漫录》卷上,见《吴廷翰集》第30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72)《论语·里仁》。
(73)《论语·颜渊》。
(74)《论语·宪问》。
(75)《论语·卫灵公》。
(76)《论语·公冶长》。
(77)《论语·学而》。
(78)汤恩佳:《体宏容深,博大精微,孔子文化,惠泽世界》,《国学论衡》,第1辑,敦煌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79)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