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一阴一阳之谓道”析议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1970-01-01 08:00于哲学网发表

 

三、平  议

    (一)二元论与一元论平议

    二元论与一元论本是西洋哲学的用语。纯粹的二元论或一元论,无论中外,都很少见。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ene Descartes)是倡二元论的。他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固然为二元;但他又说二者的本源,是“绝对的实体——上帝”。这又有点像《周易》由阴阳二仪推向太极之道,回到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了。一元论最主要的有唯心论与唯物论。倡唯心论的如十八九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Geong Friedrich Wilhelm Hegel),主张:“绝对是同一和非同一的同一。”同一与非同一不是有点像阳正、阴负,近乎二元吗?又说:主体是主观的“主体-客体”;客体是客观的“主体-客体”。主体与客体不也近乎二元吗?倡唯物论的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以为: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对世界上各种有形存在着的事物的根本特性的最高概括。(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物质概念”岂不近于“形而上者谓之道”,“有形存在着的事物”岂不近于“形而下者谓之器”吗?道、器犹理、气,不也有人界定为二元吗?西洋哲学如此,我国哲学亦然。说“阴阳”,固可视为二;说“道”,却是一。船山说“《周易》并建乾坤为诸卦之统宗,不孤立也。”为二元论矣。又说“太极者,乾坤之合撰。”又似一元论也。说“理气”,固可视为二元,但程朱多次言“理一分殊”,归于“理一”,故学者颇有以程朱为一元论者。韩康伯承王弼说“无”,为一元“无”本论,却又说阴生于无阴、阳生于无阳,是有无阴、无阳二元矣。二元、一元皆难确立,中外皆然,大致如此。

    (二)阴阳说与理气说平议

    理气说以“道”即太极即理,为形而上者,“阴阳”即二仪即气,为形而下者。北宋周敦颐《太极图说》推崇“太极”,说:“无极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阳极而静,静极生阴。”无极是“O”,是“无”;太极是“一”,是“有”,是“理一”。但是周氏《通书》以“大哉乾元”为“诚之源也”,导出朱熹“一源万别”之说,又似推崇“乾元”为“理一”。于是问题产生了:乾阳究竟是“气”还是“理”?早在三国时代,吴人虞翻《周易注》在《系辞传》“易有太极”下注云“太极,太一也。”又在“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下注云:“一谓乾元。”已把太极、太一、一、乾元,都系联起来。熊十力《读经示要》说到《易经》乾卦云:“乾元即太极也。”下文更自创“元极”一词,说:“元极者,取乾元、太极二名,合用为复词。”熊十力主“体用不二”,见所著《体用论》;又说“乾坤互含”,见《乾坤衍》。其卓识在超越唯物与唯心之对立,不仅在调和阴阳、理气说而已!

四、结  语

    《易纬·乾凿度》:“孔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为道德苞籥。”郑玄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其说实本《易纬》。将一阴一阳看作并时对立存在的关系,以二分法不断区分天地万事万物,此《易》所以为“易简”;将一阴一阳看作历时交替变化的关系,来模拟此变动不居的世界,此《易》所以为“变易”。由“一阴一阳”上溯为“道”,此《易》所以为“不易”。如此看来“一阴一阳之谓道”,已把《易》一名三义完全概括在此一判断句中了。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