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台湾《春秋》经传研究之师承与论著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1970-01-01 08:00于哲学网发表

 林庆彰先生为中国文哲研究所经学研究室主持人,著有《丰坊与姚士粦》、《明代考据学研究》、《明代经学研究论集》、《清初的群经辨伪学》、《清代经学研究论集》等专著。其中有关《春秋》经传研究者如《杨慎之经学》、《万斯大的春秋学》、《姚际恒的春秋学》、《刘逢禄<左氏春秋考证>的辨伪方法》、《刘文淇<左传旧疏考正>研究》等,多卓荦可观。另外,又撰写有关经学之论文百余篇。主编《经学研究论著目录》、《日本研究经学论著目录》、《曰据时期台湾儒学参考文献》、《中国经学史论文选集》、《啖助新春秋学派研究论集》、《经学研究论丛》等工具书及学术期刊。主办清代、明代、元代、宋代经学国际研讨会,主持清代乾嘉经学研究计划,筹印经学研究丛书,尽心致力提倡经学研究,其苦心孤诣,放眼当今学界,可谓绝无仅有。林先生为国家文学博士,长期以来于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讲授“中国经学史”课程,指导学位论文不少,计博士论文一部:冯晓庭《宋人刘敞的经学述论》,硕士论文五部:冯晓庭《宋初经学发展述论》、汪嘉玲《胡安国春秋传研究》、张稳苹《啖、赵、陆三家之<春秋>学研究》、张博成《姚际恒<春秋通论>研究》、涂茂奇《赵访及其<春秋>学研究》。除外,尚有政治大学蔡长林《崔适的经学思想》及中央大学王淑蕙《董仲舒春秋解经方法探究》两部硕士论文,亦经林先生指导。
王靖宇先生,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曾任中国文哲研究所咨询顾问、兼任研究员,专研《左传》、文学批评。王先生有关《春秋》经传之论者,如《左传与传统小说论集》,其中《从<左传>看中国古代叙事作品》、《论<左传>的修辞手法》二文,探讨历史与小说间之交集与异同。又著有《中国早期叙事文论集》,主要从西方叙事学角度探讨中国叙事文,涉及《左传》者,共有七篇,关注三个主题:其一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和阅读《左传》,如《从<左传>看中国古代叙事作品》、《怎样阅读中国叙事学一一从<左传>文艺欣赏谈起》、《左传》晋楚鄢陵之战析读》。其二,探讨左传叙事之历史与虚构之关系,如《历史小说叙述一一以晋公于重耳出亡为例》。其三,从叙事文学角度新探历史考证问题,如《从叙事文学角度看<左传>与<国语>的关系》、《再论<左传>与<国语>的关系》。附录一篇,《谈美国的<左传>研究》。王先生之《左传》研究,提供学界新视野,可以启发若干新思维。
(五)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成功大学于1991年成立中国文学研究所,至今不过十余年历史,有关《春秋》经传之学位论文不算多,不过师资专长却极有特色,假以时日,成果或有可观。叶政欣先生专攻《春秋》考据学,宋鼎宗先生致力《春秋》义理学,张高评则以探讨《左传》之辞章及研究历代《春秋》学为主。三者若能结合为一,宁非美事?一系之内,三人皆治《春秋》经传之学,实屑巧合。盖先后皆出身台湾师大,分别师承程发轫、高明、林尹、黄永武诸先生,居然百虑一致,殊途而同归。
叶政欣先生博士论文为《贾逵春秋左传遗说研究》,后经增订,成汉儒贾逵之春秋左氏学)一书。是书辨证《春秋》义例、《左传》义例、《左传》文旨,名物训诂、古史礼制等等,或辑贾注之佚文,或申贾注之意蕴,或辨贾注之得失,或论诸家之是非,或析贾注之条例,贾逵之《春秋左氏》学,得此书而益明。又著《杜预及其春秋左氏学》、《春秋左氏传杜注释例》二书,发明杜元凯《春秋》经传之学.贾逵杜预二家,既执汉晋《春秋》《左氏》学之牛耳,则叶先生申明贾、杜二家之学,阐发《春秋》经传之义,可谓能见其大,有功于斯学。又撰《左传古史考证》、《服虔左传遗说探究》、《读左琐记》、《释春秋义例二则》论文,多有可观。
宋鼎宗先生讲授中国经学史,著有《春秋左氏传宾礼嘉礼考》,考察朝、聘、会、盟诸宾礼,及冠、婚、世子生、飨燕诸嘉礼,以证“《左氏》善于礼”。又著《春秋宋学发微》,概述两宋春秋名家三十三人,考察宋儒之尊王说、攘夷说、寓作于述,并述其贡献,说其影响,而以较论汉宋《春秋》学之异同作结。又著有《春秋胡氏学》,提示胡安国治《春秋》之态度与方法,阐发胡《传》经世说及寓宋说之精义,裁判时儒后贤支离穿凿、附会拘泥之批评。论者序此书“既匡胡《传》,兼出新意,同扬圣经”,值得参阅。宋先生曾指导两部有关《春秋》经传硕士论文:萧淑惠《清儒规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研究》、黄智群《张洽<春秋集注>研究》。
张高评博士论文为《左传之文学研究》,其后以篇帙繁重,分成《左传导读》、《左传之文学价值》、《左传文章义法撢微》三书出版流传。注重“其文则史”之研究,可与《春秋》学“其事”、“其义”之探讨相发明。《左传导读》主要考论《左传》之作者、时代、解经续经及其经学、史学、子学等学术价值。《左传之文学价值》,讨论《左传》一书之文体、语文、古文、骈文、歌诗、神话小说、通俗文学、史传文学、叙事文、说话术、议论文、描写文诸辞章学课题。《左传文章义法撢微》,则剖析《左传》之命意、谋篇、安章、锻句、炼字以及神味。从而可见左丘明所以为古文之宗祖,《左传》所以为文章之冠冕,为桐城义法典范之所以然。以上三书,论者誉为“20世纪下半叶《左传》研究最重要的成果”,与钱钟书《管锥编》说《左传》,郭预衡《中国散文史》、谭家健《先秦散文纲要》、《先秦散文艺术新探》并列,同为20世纪后半期先秦散文研究的代表性成果。④博士论文外,又著有《左传之文韬》,分论《左传》之文艺观念,“《左氏》浮夸”、史论之风格与作用、史笔与诗笔、微婉显晦等主题。《左传之武略》,论述《左传》之兵学思想、叙战谋略、《左传》兵法评证,阐述《左传》兵谋与领导统御,论为将之道与禁忌。《春秋》之学有事、有文、有义,以上五书,着力于事文合一之研究,较重《左传》辞章学之探讨,稍稍论及义理思想。近又撰著《春秋书法与左传学史》一书,选录十篇论文,汇为五大主题:或为《春秋》书法之考察,或为《春秋》学研究法之示例;或回归原典,探讨《左传》之据事直书、以史传经、预言之基形与作用,或研治《春秋师说》、《春秋孔义》、《左传义法举要》,见经学对理学之接受、文论受经学之影响,理学对经学之渗透;或探《春秋左传补疏》,见后儒对经典诠释之误读及虚辞说经之偏失。又撰《左传学研究之现况与趋向》,提供咨询,对斯学作回顾与前瞻。近又以叙战之义法,较论《左传》、《史记》;以兵法谋略为例,凸显《左传》叙战之资鉴使命;强调以史传经,而初探苏辙《春秋集传》。又因阅读研究触发所及,撰写《<春秋>经传研究选题举例》一文,提供学者140余个可作学术研究之论文选题.曾指导硕士论文两部:阳平南《<左传>叙战的资鉴精神研究》、陈致宏《语用学与<左传>外交辞令》。
施之勉先生专攻史传,于《史记》、《汉书》著述丰富,五十年前已撰有《春秋每月书王解》、《春秋列女表考释》、《春秋伯子男同位说》。三十年前又发表《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三代中敬文三统相梂为公羊家说辨》诸论文。谢秀文先生习业成大大学部,任教陆军官校,著有《春秋三传考异》一书,试与吴汝纶《春秋左传异文考》、陈铁凡《法经藏敦煌本<左传>两卷缀合校字记》二文相较,范围宽阔,论说详尽,值得参阅。
(六)其它
研究《春秋》经传,卓然成家者,除上述五个学术单位之学者外,尚有以史学名家之徐复观先生。以文学研究为核心之高葆光、洪顺隆先生,略述于后。
徐复观先生著《两汉思想史》卷三,其中《原史一一由宗教通向人文的史学的成立》一文,阐述孔子修《春秋》及《春秋左氏传》的若干纠葛、《左氏》以史传经的意义与成就,从史学观点评估《左氏传》,左氏晚年作《国语》诸论题。高葆光著有《左传文艺新论》,侧重申说《左传》为文之法度,研讨其文章技术及价值,发扬高步瀛及桐城派论文之余绪。全书分为总论及文艺详论:总论分解经、作者、时代背景、文艺特点、文艺详论;除选录经传原文,稍加注释外,特辟文艺评论一栏,以赏析《左传》文章之优美。徐复观、高葆光先生,皆曾任教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未见指导《春秋》经传有关论著。张端穗先生亦任教东海大学,著有《左传思想探微》一书,收录论文五篇,从思想角度,分别讨论《左传》对超自然、人性、人殉、礼与刑、君臣关系、春秋时期战争之看法,并评价其意义。又译伊根《左传中的叙事文》、王靖宇《以左传为例看古代中国的叙事文》,提供世界汉学信息,颇可宝贵。
研究《春秋》经传,颇有论著,却少见传人者,除上述三家外,又有下列二家:左松超先生《左传虚字集释》,勾勒《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词诠古书》、《虚字集释》诸书有关虚字之训释与例句,排比参校,纂为一编,颇便研读《左传》之查考。洪顺隆先生任教文化大学,著有《左传论评选析新编》,以文学观点为主,历史思想为副,分序论、本论、分论三章,论析《左传》之文学。绪论涉及《左传》之解经、成书时代、作者,本论述传授源流及以历史、思想、文学观点看《左传》,分论为名篇选析,区分八个时代,就《左传》名篇作选析论评。洪先生曾指导硕士论文一部:黄耀崇《左传霸者的研究》。

结    语

《春秋》经传之研究,其中自有许多隐约玄妙,微言大义,非经老师宿儒开示,将入门无从。试观1983年以前,获颁国家文学博士学位之论文分布,大多集中在台湾师大、台湾大学、政治大学,即可得到证实。《春秋》经传之研究,尤其如此。
《春秋》经传之研究,既学有师承;经师讲学所在,自然蔚为宗派,以此流衍传播,渐渐而拓展开来,形成今日台湾各大学院校《春秋》经传师资之阵营。今日各大学在职之《春秋》经传师资,肩负指导研究生论文者,大多为1983年以前获颁国家文学博士或硕士学位者,其指导教授至今多为老师宿儒,于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不过,十余年来,老师宿儒凋谢者有之,退休者有之,经学及《春秋》经学研究之基地与版图,已逐渐移转消长。加上晚近学风追新媚俗,好逸恶劳,传统经典文化之精深博大,难获莘莘学子青睐,颇引发仁人志士之忧心。笔者有鉴于此,曾公开撰文呼吁,致力传统经典研究,宜注意其中之致用价值、创新精神与现代意义。毕竟,“与时俱进”,方是穷变通久之良方。

参考文献:
①《经学研究论著目录》三种,皆由汉学研究中心编印,1902—1987年《目录》,出版于1989年12月;1988.1992年《目录》出版于1999年5月;1993-1997年《目录》出版于2000年4月。其他尚可参阅简宗梧、周何编辑《左传、春秋公羊、春秋谷梁、春秋总义论著目录》,(台北)洪叶文化事业公司2000年版。
②程发轫主编:《六十年来之国学》第一册(台北:中正书局,1972年5月),第399—524页。
③笔者与此,有一反思:《左传》、《国语》之成书,依据历史文献档案编纂而成,其中自有各国史书之文法语汇,而为《左》、《国》熔裁未尽者。此与屈原宋玉之文学作品,老子庄子之哲学著作,出自作者之别裁心识,呈现作者文法语汇之特质.不可相提并论。此一观点,笔者于1994年香港大学“《左传》国际研讨会”中,讲评大陆学者何乐士《再论<左传>前八公与后四公的语法差异》时提出,何教授深表赞同。何教授论文,详见《古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84~109页。
④常森:《二十世纪先秦散文研究反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3~169、255页。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