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我们既面临世界性的挑战,应当如何应付呢?斗争策略有的说法是人不犯我,我不犯
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针锋相对,以牙还牙。也有主张对外斗争要有理、有利、有节。在战
略上与超级大国对抗,在战术上则与之寻求对话,或说是可以固守反击,后发制人。亦有说要坚
持按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办事,求同存异,做到和而不同。
那么新千年面临世界性挑战的情况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如何体现出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老
子思想的当今价值呢?对他的思想又如何评估呢?《天下篇》的作者说他所守的是“雌”(柔弱
之意)、是“辱”(受垢之意);而所取的是“后”、是“曲”,是“人皆取实,己独取虚”。
《荀子·天论》篇也说:“老子有见与诎,无见于信。”这“诎”就是屈曲的“屈”字,而
“信”即是“伸”字,就是说老子只见到“屈”的一面,而没有见到“伸”的一面。《吕氏春秋
·不二》篇只用一个字概括老子的思想,说是“老聃贵柔”。从这些先秦时人对老子思想的看
法,似多看到他消极退让的一面。
但其实老子思想是用辩证法思想看问题。由于当时人已认识到自然界现象是“深岸为谷,深谷为
陵”;社会政治上则是“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即事物都会向
相反的方向变化。由是老子概括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四十章》)作
为事物辩证发展的模式,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即认为看到事物无不向反方向转化这一基本规律。
老子根据“反者道之动”的辩证原理,提出“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的反命题。他说“见小
曰明,守柔曰强。”(五十二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
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七
十六章)这是从事物的内在发展情况来说的,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充满生机;到最强大时发
展到顶点,会走向反面衰老而灭亡。这也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老子还以“水”来比喻说明柔克刚、弱胜强的道理。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坚强者莫之能
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为
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七十八章)老子认为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
西,但能把山体冲刷成江河,滴水穿石,水能克火,都可说明弱之胜强。同样“受国之垢”,接
受国家的屈辱,反而能奋发图强,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也说明这个道理。今天我们虽是发展中国
家,与推行霸权主义的发达国家相比,经济文化都处于弱势,但我们是居于“柔弱处上”的地
位,发展的前途就是能克服强敌,对这一点可以说是受到老子思想的启示。
根据“正言若反”的原则,老子提出“不争”、“无为”看似消极退让的话,其实在斗争策略上
是后发制人。“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
必固予之,是谓微明。”(三十六章)这在策略上就是以退为进,欲取先予,后发制人,而取胜
的先机已在见微知著了,这就“是谓微明”。
由于老子认为事物的矛盾总是向对立面转化,因而提出“不争”的观点。他说:“曲则全,枉则
直,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
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故之所谓‘曲则全’者,
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二十二章)这里所谓“不争”,只是潜藏策略,自己不显山露水,
不主动出击。虽有点委曲求全,但最终令到对方“莫之能争”。据此他又说:“善为士者,不
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为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
配天古之极。”(六十八章)这是以不争达到争胜的目的,并认为是符合天道准则的。所以又
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就是进一步作出论证,
“不争而善胜”是相反而相成。
老子的以退为进思想,还直接在战争观加以论述:“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
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
者胜矣。”(六十九章)这是一种固守反击的策略,不贪功冒进,但也告诫不能轻敌,认为哀兵
必胜,仍然显示出他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和一些发展中的国家,与推行霸权主义的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经济、军
事、文化都处于弱势地位。因而老子以静制动、以退为进和后发制人的策略思想,对我们今天走
向世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下,如何迎接挑战,求得机遇,应当是有所借鉴和启示。
三
从以上看来,老子的思想表面上是贵柔、消极退让,其实是有丰富军事辩证法思想,过去有人说
《老子》是部兵书,大概亦有多少根据。不过老子的政治态度,当时可以说是属于反战派。如
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
年。”(三十章)又说:“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
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
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
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三十一章)老子的反战思想,认为用
兵是不得已,即使战胜也不值得庆贺,只能用丧礼的仪式去处理。老子与孟子一样反对战争,但
孟子只想说服国君行仁义;而老子虽反战却不怕作战,并且能以柔克刚,制胜强敌。当今的国际
形势,我们是主张世界和平,但是不怕霸权主义的战争威吓。这也可以说是老子思想对我们的启
示。
进入21世纪霸权主义除威胁社会和平外,还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我们认为和平与发展应该是时代
的主题,老子讲“道法自然”就是主张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儒家讲“天人合一”有相
同之处。但与荀子讲“制天命而用之”则有所区别。“道法自然”,重点是个“法”字;“制天
命而用之”,重点是个“制”字。从自然观来说,前者是效法即顺应自然之意,后者是驾御带有
征服的意思。当今科技开发多属于后者,如不超过自然界可以接受的程度,可以增加物质财富,
造福人类,正面效应是主流。但不恰当地过度开发,就会走向反面,变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
衡,最终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现在地球上污染空气水源,破坏森林植被,弄到水土流失,
沙漠化申延。还由于地球变暖,气候反常,弄到时令失序,水旱风灾多变,给人类带来很大的伤
害。
值得注意的是,消耗地球能源最多,污染遗害最大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但偏是布什政府
拒绝《京都议定书》。可见霸权主义既威胁世界和平,又拒绝环境保护,实为人类的大敌。老子
思想既能应付挑战,保卫和平,又注意保持环境生态,因此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21世纪,对
付“全球化”的挑战,老子思想应该是有它的当今价值。
“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他认为风霜雨露等自然现象是无需人力的,他说:“天地相
合,以降甘露,民募之令而自均。”(三十二章)老子又认为万物为道所生,为德所养,所以说
“道之尊,德之贵,夫募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即使是圣人,也只能“以辅万物之自然
而不敢为”。(六十四章)老子强调要顺万物之自然,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够的,但这种
思想用于自然界,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平衡,仍然有它的积极作用,对当今的环保工作,
亦会有所启示。
注:
[1]《光明日报》,转载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2]《光明日报》,2001年2月28日报道。
[3]《羊城晚报》,2001年1月14日报道。
[4]《反全球运动大事记》,《参考消息》,2001年7月30日报道。
[5]《参考消息》,2001年6月21——25日连载。
[6]、[7]《参考消息》,2001年12月19日转载。
[8]《参考消息》,2002年1月3日报道。
[9]《参考消息》,2002年1月19日转载。
[10]《参考消息》,2002年1月28日报道。
[11]《参考消息》,2002年1月22日转载。
[12]《参考消息》,2002年1月31日转载。